蘇富比公司15日在瑞士日內瓦拍賣一批18世紀歐洲貴族的珠寶首飾,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一顆碩大的水滴型鑲鑽珍珠墜子,最後以3610萬美元(新台幣11億元)天價成交,創下歷來珍珠飾品的拍賣紀錄。
波旁王朝末代王后 瑪麗.安東妮
更特別的是,這顆「掌上明珠」的原始主人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大半生金枝玉葉,結局卻是橫遭摧折──法國國王路易十六(Louis XVI)的王后瑪麗.安東妮(Marie Antoinette,又譯「瑪麗.安托瓦內特」),她在1793年10月16日被送上斷頭台。換言之,曾經配戴這顆珍珠墜子的頸子,在225年前慘遭巨刃斬斷。
蘇富比(Sotheby's)這回在日內瓦(Geneva)拍賣一批波旁─帕爾瑪王朝(House of Bourbon-Parma)的世代珍藏,號稱是收藏家一生難得一次的機會,其中不少寶貝是200多年來首度公之於世。瑪麗.安東妮的首飾過去曾有10件現身拍賣會,幾乎每一件的成交價都遠超出預期價,15日這顆珍珠墜子也不例外,但買主婉拒透露身分。
瑪麗.安東妮1755年11月2日生於奧地利霍夫堡(Hofburg),母親是哈布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唯一的女皇瑪麗亞.泰瑞莎(Maria Theresa),父親是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皇帝法蘭茲一世(Francis I),家世可謂無比顯赫。
「要讓法國人民說我為他們送來一個天使」
這對皇帝夫婦總共生了16名子女,瑪麗.安東妮是最小的女兒,當時歐洲王室政治聯姻大行其道,1770年瑪麗.安東妮14歲就踏上姊姊們的後塵,遠嫁法國。據說泰瑞莎女皇告別嗚咽的小女兒時說:「別了,我最親愛的孩子,要對法國人民非常好,讓他們能說我為他們送來一個天使。」
瑪麗.安東妮的夫婿路易十六只比她大1歲,不滿20歲就登基為法國國王,即位初期曾根據啟蒙運動理念進行改革,對非天主教徒實行寬容政策,但很快就在貴族與教會的反撲下退縮。對外政策方面,路易十六全力支持「北美13州」的獨立革命;1783年《巴黎條約》(Treaty of Paris)簽署,美國從此站穩腳跟。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
但是法國長期的債務和財政危機愈演愈烈,路易十六雖然在1789年召開三級會議(États généraux),但無法平息法國中層階級和下層階級對貴族與君主專制的不滿。同年7月巴黎動亂四起,民眾攻陷巴士底獄(Bastille),法國大革命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