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8日凌晨,挪威海軍的巡防艦「英斯塔德號」在峽灣內航行時不幸與一艘巨大油輪相撞,軍艦船身因此受到破壞,於是緊急衝灘擱淺。未料在本周稍早,固定這艘巡防艦的繩索意外斷裂,導致近整艘軍艦沉沒入海。這起沉沒意外也使救援修復的成本大幅攀升,更引發挪威媒體質疑堂堂軍艦竟不堪商船一撞。
兩船相撞,油輪無恙、戰艦沉沒
11月8日當地時間凌晨4時許,挪威海軍一艘巡防艦「英斯塔德號」(KNM Helge Ingstad)在該國西部的峽灣航行時,與一艘剛出航的馬爾他籍油輪「Sola TS」發生碰撞,軍艦被撞出巨大凹洞。這兩艘船隻的大小相差甚鉅,巡防艦長寬分別約為134公尺及16公尺,而油輪則長約250公尺、寬約44公尺,幾乎是巡防艦的4倍。而在排水量方面,巡防艦5500噸,油輪則14萬噸,後者是前者的25倍有餘!
根據挪威軍方說法,在意外發生後,軍方隨即將英斯塔德號移到一處「安全的地方」,並撤離船上人員,當時137名官兵中有8人輕傷,除此之外並沒有傳出任何傷亡。油輪「Sola TS」也沒有發生油槽破裂漏油等情形。
為了避免船隻沉沒,英斯塔德號被刻意開到近岸擱淺,而且當時船身還相對完好,不過,由於繫著艦身的繩索日前突然斷裂,這艘戰艦仍在本周沉入海中,僅餘戰艦頂端、天線和雷達仍維持在海平面上。這起意外也引發當地媒體質疑,何以一艘為戰爭打造的軍艦,在船速緩慢的商用油輪之前竟如此不堪一擊。
船隻沉沒原因有待調查
目前挪威軍方對此案透露甚少,海軍發言官員赫藍(Torill Herland)僅表示,這起意外現在交由警方調查。目前,由挪威和馬爾他兩國共同組成的調查單位正試圖釐清意外發生的原因。
英斯塔德號為「南森級」(Fridtjof Nansen-class frigate)巡防艦,挪威海軍目前共擁有5艘,因此,這次意外很可能對該國海軍參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軍事行動造成影響。
珍氏戰艦年鑑(Jane's Fighting Ships)的總編輯沛普(Alex Pape)表示,仍無法斷言英斯塔德號沉沒的主因,「一般來說,戰艦的設計在相當程度上都能抵擋交戰帶來的破壞,特別是巡防艦這種水面艦艇。不過,就算是受到良好保護的戰艦,若是破壞夠嚴重的話,尤其是如果被破壞的地方是連接之處或者在吃水線以下,都可能導致進水過多,使得船上的幫浦或者船員無法應付,這樣一來,船隻就會傾斜、翻覆或沉沒。」
Norway stunned as warship sinks after collision https://t.co/wNPrL17r4S pic.twitter.com/ZYuWg0wkKY
— CNN (@CNN) 2018年11月17日
成本高昂的相撞事故「跟買一艘新船差不多」
針對這次意外之後挪威海軍的行動,沛普分析:「有趣的是,如果英斯塔德號就被放著不去修復,原本未來20年壽命中要用在維修、升級、人事的花費就都省下來了。」他預估打撈、修復這艘戰艦並讓其歸隊的費用約需數億美元,「總成本跟買一艘新船差不多。」
根據海軍上將史登森(Nils Andreas Stensones)透露,挪威海軍正考慮將船隻打撈上岸。他告訴《法新社》(AFP):「海軍若是損失一艘軍艦,處境會相當艱難。」
不過,這起事故在財務上的影響並不僅限於軍方,挪威最大的天然氣加工廠和數個海上油田等能源相關設施也因此暫時停止運作。這5座油氣田每小時的產值約為1700萬挪威克朗(約新台幣6200萬元),也就是每天進帳約4億挪威克朗(約14.5億新台幣)。據挪威國家廣播公司(NRK)報導,由於石油公司向政府支付相當高額的生產稅,因此為期兩天的停工將導致國家相當可觀的損失。
近1億公升原油幸未外洩
幸運的是,與軍艦相撞的油輪在事故中未嚴重受損,當時船上載有近1億公升原油。根據挪威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負責人古洛森(Truls Gulowsen)的說法,挪威海岸管理局表示已經清理了事故中溢出的柴油和直升機燃料,情況基本上已經得到控制。
古洛森說:「嚴重的漏油將導致令人難以置信的環境災難,很容易影響到挪威西部海岸線。」他說,這起相撞事故導致少量柴油和1萬升直昇機燃料從船上洩漏,不過大部分已被清理回收。然而,古洛森補充道,「情況尚未穩定,而且軍艦仍在水中。儘管目前尚未洩漏,但這艘艦內還有38萬5000升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