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次大選藍民大舉棄投,主要也是為此。好不容易,國民黨出現了一個強調政黨思想重要性的洪秀柱,卻又被黨內本土主流與吳敦義給壓抑下去了。
這次選戰,國民黨內保守派原本只想重拾他們最熟稔的組織戰,在民進黨執政包袱下套利,以圖小勝。故而,除了批評民進黨執政荒腔走板,並無自己的亮點,看丁守中,盧秀燕,陳學聖與高思博一開始以走訪基層,整合地方派系的戰法為主,就一目了然。至於不太像國民黨的侯友宜,則旨在持盈保泰,亦無突出之處。但韓流改變了一切。
韓國瑜在綠營根據地以超越藍綠的議題戰絕處逢生,是以往國民黨想都不敢想的打法。在韓流竄起前,國民黨中生代江啟臣在8月時仍以柯文哲的中間路線為典範,呼籲黨往中間靠攏,卻不知自己黨內有一個比柯更可靠而強大的韓國瑜,可以改造國民黨體質。當時江啟臣不知道韓國瑜嗎?當然知道,因為韓國瑜在去年選黨主席時,就展露了其超越國民黨的氣質,但為何眼光放在假想敵柯文哲,而不是自己人韓國瑜呢?恐怕是因為江本人就是地方派系產物,打從心裡不信韓國瑜能在沒有地方派系奧援的地方竄起。
國民黨內充滿了以結果論英雄的保守氣息,所以不能識英傑於其寒微之時。
在兩黨支持度同樣低靡的時候,地方大選是催生政治明星的機會,因為兩個黨中央都弱化,兩個黨主席都是票房毒藥。現下誰是明星已很明顯,綠營中只有鄭文燦,林智堅能在一片「倒綠」狂潮下倖存,但他們靠的是執政優勢,手握資源,還稱不上什麼英雄人物。藍營的韓國瑜則是旱地拔蔥式的巨星,不但能改變藍營,還可能將改變台灣政治。
因此,往好的一面來看,山窮水盡的國民黨,反而有更大的動力徹底蛻變,讓大於黨的政治明星,有真實民意基礎的戰將,翻新自己的黨。從這個面向來看,黨主席不必然是未來總統人選,而應將主席角色轉換為奪回執政權的推手,黨內政治明星最有力的助手,一如2007年的黨主席吳伯雄。
這才是吳敦義「母豬事件」最深刻的正面意義。
當年的黨主席吳伯雄,甫當選就開始推動「國親合作」,帶領國民黨在立委選戰中獲得2/3席次的大勝。然後在「總統」選舉前,連續召開多場記者會,親自操刀「反奧步」作戰,以全心全力輔助政治明星的總操盤手角色,為馬英九,蕭萬長奠定勝選基礎。接著,在馬執政後,吳伯雄再以執政黨主席身份率團前往大陸,展開六十年來第一次的政治高峰會,為兩岸和平交流搭建了踏實的橋樑。
重點不在於吳伯雄這個人的胸襟氣度,而在於黨主席的角色,不需要是「當然總統候選人」,為襄助黨內政治明星而退居幕後輔選,一樣能為政黨發揮積極的正面作用,並受人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