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施威全觀點:選舉民調失靈

2018-11-26 06:20

? 人氣

圖一:英國1992年的選舉結果與民調預測比較。

圖一:英國1992年的選舉結果與民調預測比較。

1992年英國大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最戲劇化的一次選舉。執政的保守黨面對經濟蕭條,欲振乏力,輿論強力抨擊;在野的工黨則氣勢上漲。各大媒體與民調公司都預測工黨將擊敗保守黨,例如英國廣播公司(BBC)便預測工黨將比上屆大選增加約8%的選票,擊敗從1979年柴契爾夫人任職首相以來,已經執政十二年的保守黨。但選舉的結果大翻盤,保守黨仍打敗競選氣勢猖狂的工黨,繼續執政,而且獲得英國有史以來的最多票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BBC和眾媒體的選前預測,以英國四大民調公司的民調結果為依據,樣本數總計八千多,如此大規模的民調為何失靈?事後檢討,可能存在三個原因:取樣有問題、選前最後一刻逆轉和『沈默的螺旋』。

第一:取樣出了問題

民調要準確,取樣不偏差是前提,樣本的人口結構必須吻合母體的人口結構。

由於選情瞬息萬變,為了獲知一個特定時間範為內的選民動向,當時英國的民調公司無法採取曠日廢時且成本高的隨機取樣,多採用配額取樣。例如,英國選民有四千三百萬人,其中有百分之五十一是女性,百分之四十九是男性,民調若想以一千人作為樣本數,那樣本中就必須有五百一十名女性與四百九十名男性。英國選民中,五十到五十九歲的人佔整體選民的百分之十三,那一千名樣本中,五十到五十九歲者就要有一百三十名。如果取樣精準,樣本符合母體的人口結構,取樣一千名,誤差範圍可以小到少於百分之三;若取樣三千名,誤差範圍可以小於百分之一點五。民調公司不須要問遍了四千三百萬人的投票意願,只要問一千人,就可以掌握四千三百萬人的動向。

1992年選後,各民調公司對比選前民調的人口結構以及透票日當天投票所外做的出口民調,發現選前民調樣本的人口結構高估了工人階級的人數,也因此高估了工黨的得票率。

在造勢場合亢奮到幾近失態的工黨領袖金諾克。 (視頻截圖)
在造勢場合亢奮到幾近失態的工黨領袖金諾克。 (視頻截圖)
在造勢場合亢奮到幾近失態的工黨領袖金諾克。 (視頻截圖)
在造勢場合亢奮到幾近失態的工黨領袖金諾克。 (視頻截圖)

第二:選前最後一刻的逆轉

選前八天,工黨在雪菲爾舉辦了大型造勢活動,仿效美國的選舉,聚集上萬的支持者,搭配澎湃的舞台聲光效果,工黨影子內閣的成員,一起穿越熱情的群眾走上舞台,接受歡呼。在選戰風格冷靜、保守的英國,這場面罕見。亢奮的工黨領袖金諾克演講時,幾近失態瘋狂,連喊了三次We’re all right!

工黨的高昂聲勢,可能讓游離選民覺得反感,本來想投給工黨的轉投給保守黨,也可能刺激了保守黨的支持者,催出了保守黨的票。

三:沈默的螺旋

『沈默的螺旋』不同於『沈默的大眾』。這個由德國學者提出的概念,在民調上指的是某些受訪者,受到輿論影響不敢講出自己的支持對象。1992年時工黨氣勢高,保守黨執政不力,備受指責,保守黨支持者羞於講出自己真正的投票意向,他們成為民調裡『沈默的螺旋』。BBC就認為這是民調失準的主要原因。

氣勢高的政黨被逆轉;備受指責的政黨,其支持者不敢表態但堅定投票,甚至催票,這是英國媒體對於1992大選的事後分析。選戰複雜,民調只能供參考;民調為何失準,也只能推論,難有定論,這是英國的經驗。

*作者為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前新北市經濟發展局局長,現任職於私部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新新聞施威全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