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盈隆專欄:2018民進黨為什麼輸了大好江山?

2018-12-01 06:50

? 人氣

九合一敗選,總統蔡英文28日於民進黨中常會發表卸任黨主席談話。(顏麟宇攝)

九合一敗選,總統蔡英文28日於民進黨中常會發表卸任黨主席談話。(顏麟宇攝)

2018台灣地方大選結束了,完全執政的民進黨遭遇歷史性的挫敗,地方執政縣市由原先4都9縣市嚴重縮小到2都4縣市,這是民進黨自1993年以來地方執政縣市最少的時候;相對之下,國民黨則由原先1都5縣成長到3都12縣市,實質控制的範圍比2010年同樣是3都12縣市更大,這也是自1993年以來國民黨地方執政縣市範圍最大的時刻。造成這次台灣地表政治景觀巨變的原因為何?對即將到來的2020總統與立委大選會有什麼影響?非常需要冷靜客觀深入的分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歷史背景:2014與2016兩次民意海嘯

要充分正確地理解2018台灣地方選舉結果,必須注意兩個重要背景因素:第一、2014與2016因國民黨馬政府執政表現失去民心,引發兩次超級民意海嘯,結果重創國民黨、造福民進黨並促成民進黨2016重返執政。如今,這兩個超級民意海嘯早已消失無蹤,對民進黨的有利因素也不見了;第二、當蔡英文總統所領導的民進黨政府上台兩年半,整體中央執政表現不受多數人民肯定,相當程度重蹈了當年馬政府覆轍,因此醞釀催化出另一個新的民意海嘯,增添了一個對民進黨不利的重大因素。

「民意海嘯」的概念是我在2014台灣第一次九合一選舉後打造出來的,用來形容那一次選舉的過程與結果。我發現,當民意海嘯出現的時候,執政黨將遭遇空前的挫敗,不但席次大量減少,票數更大量減少,相對地,在野黨當然就席次大量增加,選票也空前增加。原因很簡單,就是執政黨的中央執政失去民心,造成民意大反撲。

海嘯,tsunami,是自然的現象,通常是大地震造成的。「民意海嘯」則是人為的現象,「那是一種極端的民意反應,會對執政黨造成巨大的衝擊和傷害,因為民意海嘯是執政黨中央執政表現不得民心所造成的」。海嘯規模與強度有大有小,民意海嘯也是一樣。2014與2016是兩次規模與強度都很大的民意海嘯,所以我稱之為「超級民意海嘯」。從2018選舉過程與結果看,現在已經可以斷言這是另一次超級民意海嘯;不同的是,這次是針對蔡英文政府而來。由此可見,民意海嘯是有針對性和懲罰性的,不論是誰執政?或那一黨執政。「做不好,就滾蛋」,不就是民主政治的金科玉律?

2014,2016接連的民意海嘯,讓國民黨全面潰敗。圖為朱立倫為2016年總統敗選向支持者致歉。(資料照,葉信菉攝)
2014,2016接連的民意海嘯,讓國民黨全面潰敗。圖為朱立倫為2016年總統敗選向支持者致歉。(資料照,葉信菉攝)

民進黨為什麼輸了這場選舉?

民進黨敗選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以下三點:

第一,蔡英文政府整體執政表現不得民心。最近有人說:「韓流的外溢效應造成民進黨這次全面性的挫敗」。我完全不同意這樣的說法。根據我長期的研究發現,真正造成民進黨慘敗的是蔡政府整體中央執政表現失去多數人民的支持,這包括: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游盈隆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