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讓中美貿易戰暫時止住,全球股市歡慶上揚;但接著市場細想加上川普推文,似乎「不是那麼一回事」,美股又暴跌800點;再來周四又傳出華為公主、財務長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應美國要求),為此美股盤中又暴跌,台灣的華為供應鏈受害,台股下挫232點。貿易戰是會收斂還是擴大,更沒人說得準了。
上周六的「川習會」似乎讓貿易戰的結束出現曙光,但細看則發現川普接受的是中國給的一張即使非空白卻也非常脆弱的支票,雙方的「停戰協議」相當脆弱又充滿變數,未來發展端視後續談判情況而定,因此變數仍多,貿易戰是結束還是只是暫時緩和,有待時間驗證。
11月底阿根廷舉行的G20峰會中,最吸引全球目光的倒不是峰會本身,而是敲鑼打鼓多時、預定峰會期舉行的「川習會」;中國與美國兩國領導人要會面,討論雙方貿易爭執問題,如果不歡而散,貿易戰持續並升級是可預料。幸而結果是雙方達成貿易戰不升級,美國原本明年元旦起要對中國2000億美元輸美商品,從原本加徵10%提高到25%,甚至可能對其它2600億美元商品也加徵關稅,都將暫停,雙方以90天為期進行談判,中國則承諾大幅增加對美採購。
消息傳出曾讓全球股市振奮上揚,但接著又下跌,因為情勢未必真樂觀,其實,這個共識幾乎是回到半年前的原點。中國負責財經事務的副總理劉鶴,在5月間率談判團訪美,見到與川普、也與美方達成「不打貿易戰」的共識,當時劉鶴帶去的「伴手禮」,就是大幅增加對美採購,藉此縮小中美貿易逆差。
但劉鶴一走,川普幾乎是立即翻臉,兩波貿易報復(第一波對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第二波對2000億美元商品先加徵10%關稅,明年元旦再提高到25%)馬上推出。美國翻臉的原因,主要是針對「中國製造2025」,美方要求取消,中方則視為核心利益,美方的要求甚至是會改變中國的整個政經結構,不可能退讓。
其實,當時中方不僅承諾擴大對美採購,對開放市場、保護智財權、降低准入門檻等都願意承諾,但美方咬緊「中國製造2025」不放,導致貿易戰節節升高。那為何這次同樣的承諾(主要是擴大採購)卻讓川普接受給予3個月的談判期?
經濟與金融市場數據,或許可提供答案。貿易戰必然對兩國有傷害,不論是理論或實務都可驗證;中國當然是受創明確,金融市場跌入熊市、人民幣貶到近7關卡,第3季經濟成長率創近10年新低,此外,未來的投資與經濟前景也是堪憂。
但美國其實也絕非毫髮無傷;美國如果找一個中小型經濟體(如伊朗、北韓之流)作經濟制裁、打貿易戰,美國不僅穩操勝券,甚至本身的傷害也是接近無感無痛,因為量體差距過大。不過中國量體大、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中美經貿產業關係密切,供應鏈彼此錯綜複雜,貿易戰打下來,美國當然不可能毫髮無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