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宏大的「烏托邦之聲」
1972年,亞歷塞維奇從明斯克大學(University of Minsk)新聞學系畢業,在幾家地方報社擔任記者,搜集寫作材料,1985年出版第一部作品《戰爭的非女性面孔》(War's Unwomanly Face),書中訪談數百名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女性。
以《戰爭的非女性面孔》為起點,亞歷塞維奇建構了她規模宏大的「烏托邦之聲」(Voices of Utopia)作品集,從個人觀點來描述蘇聯人民的生活。
然而亞歷塞維奇儘管是白俄羅斯最著名的記者,作品也都以俄文書寫,但卻無法在家鄉出版。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1994年上任以來大權獨攬,長期實施嚴格的新聞檢查,人稱「歐洲最後的獨裁者」。
亞歷塞維奇的獨立與批判風格使得她與政府關係緊張,曾被指控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工作,電話遭到監聽,甚至一度不能公開露面。2000年,她被迫去國離鄉,輾轉於巴黎、瑞典哥特堡(Gothenburg)與柏林,2011年才返回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Minsk),但仍堅定支持國內的民主力量。白俄羅斯11日將舉行總統選舉「投票」,盧卡申科篤定「當選」。
諾貝爾文學獎二、三事
諾貝爾文學獎從1901年開始頒發,今年是第108屆、第112位得主(4度由2位文學家合得)。雖然當代女作家人才輩出,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性別比例極度失衡,加上今年的亞歷塞維奇,歷屆總共只有14位女性得主,只佔1/8。
每年2月,瑞典學院聘請的專家學者與作家(包括前任文學獎得主)擬出一份初選名單(今年約220人入選),到5月初時刪汰至僅剩5人。整個夏天,瑞典學院的院士會仔細研讀這5位作家的作品,決定最後獎落誰家。
歷屆文學獎得主平均年齡約64歲。最年輕的一位是以《叢林奇譚》(The Jungle Book)著稱於世的英國小說家與詩人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907年摘桂冠時年方42歲。
最年長的得主也是英國人,萊辛(Doris Lessing)2007年獲獎時已經88歲,並在2013年以94歲高齡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