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熊貓繁殖講究「門當戶對」—— 道理很簡單,由於此前熊貓是瀕臨絕種的動物(「瀕危」現在已好轉到「易危」),所以在繁殖問題上,必須著重於熊貓配對是否能科學性繁衍出存活率與繁殖率較高的下一代。說穿了,就是優生學的概念。
熊貓配對有嚴格的要求,要避免近親繁殖,要盡可能保留群體的基因多樣性,所以有所謂的配對適宜性指數(MSI),熊貓配對就得根據此指數篩選。MSI值指數分為有利的(1,2,3),有害的(4,5,6),2017年會中特別強調MSI<3的個體優先繁殖,也就是俗話說的「門當戶對」。
由於圓仔已進入發情期,所以北市動物園在2017年年會為圓仔報了名,將其資料送到「2017大熊貓譜系信息核實會議」,這個會議的參與者都是大熊貓譜系與繁殖配對相關單位,包含「成都大貓熊繁育研究基地」,「中國大貓熊保護研究中心」,「北京動物園」,「重慶動物園」與「台北動物園」,會議主要是為2018年繁殖配對作安排。
簡單說,圓仔的譜系資料需要被科學性界定其MSI後,才談得上「找老公」這件事。
重點二:熊貓繁殖有數量上的管控 —— 原則上,基因已完全保留的個體要限制繁殖,基因尚未表達完全的個體要盡量繁殖,關於此專業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可查維基百科裡的「基因表現」。
熊貓數量目前被控制在2025年總數量達600隻,年增長率2%,每年生25隻幼仔。不過近5年熊貓數量增長速率已達9%,其實已經超前。關於安排配對的數量,北市動物園假設繁殖成功率為50%,據此得出2018年安排配對數為35對。
意思就是說,不是你想生就生,一切都得有科學根據。
以上說法,都來自於北市動物園去年赴陸參加年會後的報告,這樣你就懂為何發言人強調能否參加年會與圓仔配對是兩件事了。媒體之所以不願以兩件事看待,乃因考慮新聞價值而已,談政治大家就醒,談科學大家就睡。
因此,當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說,為了圓仔的幸福,陸委會會主動加以協助,台北市長柯文哲說,熊貓就是熊貓,不要搞成「政治熊貓」,政論節目的名嘴們一本正經扯淡說動物也有動物權,其實全部都是狀況外。圓仔能否配對,是不能尋求政治解決的科學問題,更無關乎什麼動物權的問題。
關於兩岸話題,台灣媒體的「新聞MSI」常常是有害的(4,5,6),藍媒綠媒的差別往往也只是MSI>3,或MSI>5而已。不是什麼事都需要以政治解讀,面對記者挑事的時候,官員們往往也都是狀況外亂答一通。可以理解台灣的媒體環境的激烈競爭下,不能不下重口味吸引讀者,但是非曲直總不能歪斜得太離譜。動物園發言人都已經說是「兩件事」了,能不能別揉成一件事,徒增兩岸相互的誤解?
喜愛熊貓的讀者們請不必擔心圓仔的「性福」問題,發情的問題好解決,繁殖的問題要依據科學。哪天你看到新聞報導說圓仔MSI<3,那就是小姑娘要「出嫁」的時候了,誰都擋不住。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