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在南海面臨的形勢是相當嚴峻的,處理不好的話,以往辛辛苦苦幾十年建立起來的與東南亞國家的良好關係會前功盡棄,也使中國的長遠國際戰略受挫國門。
那麼問題的結症在哪?
從中國方面看來,中國是受害者; 從1947年以後,中國在南海的行為總是被動的,反應式的。而且在這期間「丟失」了南沙的大多數島嶼,在資源上也蒙受了巨大損失;在輿論上也處於一個中國對外宣傳中典型的「有理說不清」的境地:中國反而成了國際社會眼中的以大欺小、霸權主義的擴張國家。在此情況下,美國的高調介入顯得及時、正義,且應者眾多;日本自然是美國的「幫兇」,印度也來「打抱不平」,不僅是澳大利亞,連美國的宿敵越南也樂意與其合作,甚至可能提供海軍設施;現在就連一向置身度外、充當調解角色的印尼也威脅要將中國告上國際法庭。
一些國家是趁火打劫,兩邊獲利。遙觀太平洋西岸,大有形成「反霸」統一戰線之勢,中國苦不堪言。如何應對是對中國領導者智慧的嚴峻考驗。那麼如何扭轉這個局勢呢?
關鍵是要看清局勢
首先,所有的相關國都從中國的崛起中得到了巨大的好處;它們同中國的經貿聯繫會越來越緊密,這是一個基本事實。在此前提下可以判斷,許多國家是在打嘴仗,無非是在中美兩大國爭鬥中兩邊討好處。記得冷戰結束後,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曾酸酸地說,我們現在想叛逃都沒有地方去了。中美爭鋒使得小國又有機會「叛逃」了;這些貪小便宜的小動作不必太當真了,到頭來它們還是得服從國家的根本利益,而這根本利益是保持和中國的多方位的聯繫,借力中國的崛起來拉動本國的經濟發展。看清這一點,中國就會有底氣和大氣來從容處之。
其次,中美關係與冷戰時的美蘇關係不可同日而語。中美之間經貿、金融、人員等聯繫所達到的緊密程度和對世界的影響之大都產生了G2的說法,新冷戰的說法是言過其實,聳人聽聞。不錯,美國有許多人脫不了「冷戰思維」,中國更有不少人懼怕「和平演變」,雙方互信嚴重缺失,使中美關係總是磕磕絆絆,相當憋氣。然而事實是美國既遏制不了中國,也演變不了中國;儘管美國政客中不斷有人對中國惡語相向;儘管有諸如「銀河號」,炸駐南斯拉夫使館,南海軍機相撞等惡性事件,中美關係的實質終歸是互惠互利,因而能幾十年下來不斷深入發展。平心而論,中國從中得到的好處遠遠超過美國得到的;也可以說沒有這種關係就沒有中國的崛起。
應該說中國是很幸運的,在其崛起時碰到的是美國這個霸權國家。美國的可恨和可愛處都是它的理想主義;這是它立國之本。美國人思維中總有對和錯的價值判斷,而不完全是為私利左右。為了一個理念他可以大打出手,把中東搞得一塌糊塗,大傷自己的元氣;為了一個理念它也可以非常慷慨大方,也非常容易上別人的當。這樣一個老大很容易預料;只要不和它的理念衝突就不必擔心它使壞。這是美國軟實力之最大源泉,也是為什麼東亞各國(包括和它血戰幾十年的越南)對這個軍事超級大國的大舉進入不僅不感到威脅,反而歡迎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