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在法國巴黎開幕的氣候變遷峰會(COP21)將要延長1997年《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的期限至2020年,這也攸關《京都議定書》能否繼續有效約束世界各國的碳排放量,《美聯社》特地整理出了下列7個一定要知道的相關專有名詞,仔細了解這些名詞的含意後,相信會對身處的地球環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了解。
#COP21 is starting today! Further information: https://t.co/hFADuwr4M5 #GoCOP21 #climatechange pic.twitter.com/a8XfWMlLzY
— COP21en (@COP21en) 2015 11月 30日
相關術語一覽
The Paris climate talks are underway. Here's how to cut through the jargon: https://t.co/GhoUWzfTgs pic.twitter.com/xjNs1nRBsz
— Slate (@Slate) 2015 11月 30日
COP21:第21屆締約方大會。這3個字母跟丹麥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是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會議締約方)的縮寫。這當中的締約方,是指在1992年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的締約方;數字21則是表示此次在巴黎的會議,是締約方第21次舉行這樣的會議。
UNFCCC:指的是1992年所簽訂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INDC: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此詞彙首次出現是2013年在波蘭華沙(Warsaw)舉行的氣候峰會上,INDC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不單只是承諾,只是這個承諾是「國家確立的」,非外部強行施加,而是各國依據自身社會狀況所定的目標。
ADP:德班平台加強行動特設工作小組(The Ad Hoc Working Group on the Durban Platform for Enhanced Action)。ADP大概是此次巴黎氣候峰會最重要的縮寫,ADP是2011年在南非德班(Durban)的氣候峰會中,為了通用的氣候協定談判所創建的附屬機構,而此項氣候協定將會在此次巴黎氣候峰會中底定。
PRE-2020 AMBITION:所指的是各國在2020年前,為了限制溫室氣體排放所採取的行動。巴黎氣候峰會上也會再次討論此議題,這也是為了提醒那些排放污染氣體的大戶,巴黎氣候峰會的舉行不等於此項協議就此消失,往後的5年可以就此遺忘這項行動協議。
CBDR:共同但有差異的責任(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這組縮寫詞代表的是巴黎氣候峰會上最困難且待解決的問題。在1992年的綱要公約下,CBDR的訂定是承認,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在應對氣候變遷上有不同的責任義務。
最近,它被用來當成劃分富裕與貧窮國家間不同責任的執行準則,在此準則下,富裕國家被認為是唯一要負擔起降低排放量責任的國家。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想要在巴黎氣候峰會上以新政取消這項協議,然而,其他發展中國家包含印度都堅持保有此項協議。
REDD-PLUS: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2010年因另外加入3項討論因素,因此添加了「PLUS」,三項新的因素分別是保護森林儲碳量、森林的永續經營,以及加強森林儲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