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紅色供應鏈 台灣的三張王牌

2015-12-01 17:06

? 人氣

Wealth-490-3-b-面對紅色供應鏈台灣的三張王牌【合作媒體版權所有,請勿再用】
 
Wealth-490-3-c-面對紅色供應鏈台灣的三張王牌【合作媒體版權所有,請勿再用】
 

潛力產業 也要政策推一把

「政府的工作就是,把資源從趨勢轉弱的產業中抽出來,注入在趨勢轉強的產業中」,吳壽山認為,要把放在第三類產業的資源,轉到有潛力、正在成長的第二類產業當中,這是台灣產業轉型發展非常重要的策略。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再以今年9月最新公布的資料來看,台灣企業市占率高、三年來又持續成長的產業包括主機板、高爾夫球頭、個人導航設備、晶圓代工及封測等。而考慮產業的成長性、技術的進入障礙,高盛證券的研究從全球競爭力的角度切入,結論也是:台積電是所有台股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既有競爭力、又有成長性的企業。

除了晶圓代工及封測業以外,IC設計也是台灣強項,但是政府不開放陸資參股,中國大陸就會直接高薪挖人,或者進行市場管制,阻止台灣製產品銷售,比晶圓代工業面臨更大的紅色威脅,變數也大;由於晶圓廠技術持續進步,IC設計公司要開發產品的成本大增,也造成國際間的併購潮,這就是安華高、英特爾進行併購的主因,台灣必須制定更合時宜的政策,一旦錯過合作的機會,就很難回頭。

但華邦電子董事長焦佑鈞認為,台灣已經放太多資源在半導體產業,應該多關注台灣在全世界舞台上異軍突起的產業。從麥可.波特的分析裡能看到如機能纖維、布料以及高階腳踏車、電動二輪車等,代表性企業如儒鴻、聚陽、美利達、巨大等,符合國際間的運動休閒風,這些產業也不是資本密集產業,又有少量多樣的生產特性,是未來政府制定產業政策可以著墨之處,也符合將資源投入轉強產業的策略。

簡單講,產業升級的核心是,如果產業夠強,當然不必害怕中國的競爭;但是轉弱的產業,台商只能面對,與其日後被淘汰,不如趕快找新路。「在戰爭上戰死可能會再生;怕是被拖死,站不起來,才是真正的成本,」吳壽山說。

兩岸談合作 先喬遊戲規則

在兩岸合作方面,邱羅火認為,短中期看,中國太有錢但缺乏技術,兩岸合作時一定要訂好條件,保留多少產值或多少產量給台商或台灣,這是能做到的。因為中國地方政府有業績壓力,包括創造就業和增加產值等,所以有談判的空間。至於長期在台灣生根的產業,「中華民國投資不是重資本、蓋廠,要像瑞士一樣輕薄短小,又賺大錢,像生技公司。」

當然,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台灣不管打亞洲杯或世界杯都會碰到的。

有30年投資銀行、創投經驗的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指出,台灣要把產業做大,有4條路可走,第一是台灣人自己合併,就像IC通路商大聯大一樣,結合業界的力量,取得規模利益,增加效率。第二是台灣人自己去打世界杯,但需要在併購國際企業、吸引國際人才等方面鬆綁法令。例如中國企業併購了國際IC設計公司,惟獨台灣的子公司不能賣,還要獨立處理掉,法令不合時宜。第三是台灣也成立主權基金,支持國家的產業政策。第四則是重新制定產業政策,打造下一個明星產業。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財訊雙周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