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橫貫公路全長三百五十公里,分別從臺中、花蓮兩地同時向中央施工,穿越中央山脈,工程既浩大又艱鉅,動用了大批榮民、兵工及原住民,甚至利用大專生暑期打工等,費時四年才完工。這條公路除了軍事上的重要性,沿途蘊藏大量的礦產、森林資源,極富經濟價值。
道路完工後,並未大規模開發礦產和森林,倒是為了安插榮民的生活,在沿線開闢許多「退輔會農場」,發展高山農業及觀光事業。尤其公路的東段,沿著立霧溪河谷逶迤而行,沿途深谷峭壁,山川壯麗,景色優美,開闢成「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為聞名中外的觀光旅遊勝地。蔣經國親臨深山峻嶺,越嶺涉水,督導施工,完成了這條臺灣史上工程最艱鉅的道路工程,也為陸續退役的榮民廣開就業機會,對於榮民生計和社會安定,是一大貢獻。
東西橫貫公路的東段盛產白底條紋的大理石,道路通車後,花蓮地區的百姓紛紛前往開採,加工成工藝品或建築材料。很快的,花蓮地區的大理石工廠林立,藝品商店到處可見,觀光採購人潮盛極一時,促成花蓮地區的經濟繁榮。不過,開發三十多年後,政府深恐寶貴資源流失用盡,傷害環保及觀光景色,下令禁止開採,使得花蓮的大理石工商業沒落,廠商紛紛改往國外發展。
握兵權、任黨主席、當選總統
早期在臺灣,陳誠勢力正旺的時期,蔣經國頗能認清時局,不敢與前輩爭鋒,他沉潛而內斂。一九六○年三月,陳誠第二次組閣時,延攬蔣經國擔任行政院的政務委員,他謹守分寸,開會時只聽不說,和陳誠維持上司下屬的和諧關係。
後來身負重任的陳誠因日理萬機,積勞成疾,健康每況愈下,蔣經國才得以出頭。蔣經國的掌權是透過軍中政工和情治系統,在下層扎根,打下深厚基礎。由此,陳誠於一九六五年三月因肝癌病逝的前後,蔣經國能夠步步為營,在臺灣平步青雲,扶搖直上,其崛起過程如下:
‧一九五二年十月三十一日(蔣介石六十七歲誕辰),正式成立「中國青年反共抗俄救國團」(簡稱救國團),蔣經國親自擔任救國團主任長達二十年,掌控全國高中以上青年的軍訓工作。
‧一九五四年,蔣介石設置國防會議,任命蔣經國為副祕書長,蔣經國利用這個權力,緊緊抓住政工系統、特務系統和救國團,在黨政軍系統內,打下雄厚的基礎。
‧一九六五年,蔣經國升任「國防部長」(陳誠於同年三月病逝),徹底掌握臺灣兵權。
‧一九六七年,蔣介石將「國防會議」改為「動員戡戰時期國家安全會議」(簡稱國安會),由總統擔任國安會主席,蔣經國擔任國安會祕書長,國安會成為直接聽命於總統的「太上內閣」。
‧一九六九年六月,嚴家淦內閣局部改組,蔣經國由國防部長升為「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時代」已經隱然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