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述這個重要的政經意涵外,對於大多數肯定此次會議成果的人來說,大約都會認同下列的說法;其一,此次會議通過的規則(rules),將界定出國家因應氣候變遷的責任,並要求其申報進程,以及持許提升在未來世代之減碳努力,進而落實巴黎協定。其二,此次會議擺脫了過去由世界強權主導的慣例,而是讓最脆弱國家/島國/小國之疑慮、已開發國家應承擔之主要責任與新興經濟體擔心過度分擔義務的三方立場,獲得了平衡;知名氣候智庫Perspective的Michaelowa博士,稱此為從過去的雙邊論(generic bifurcation)轉型為三邊(trifurcation)。其三,這份不盡完善的規則書,可能是迄今最完善也最有企圖心的程序與協議。
COP24之所失:企圖心不足
整個談判的投入是始自IPCC的1.5C特別氣候報告,但在第一週的談判,究竟應以「注意到」(note)還是「歡迎」(welcome)來受理這份文件成大會焦點(按,詳述於後)最後各方終於同意以「歡迎其及時完成」(“… it welcomed its“timely completion””)作收,然則整個以此報告來強化減碳企圖心的架構也受到了影響,而這顯然也是為何有上述「未能強力促成更快速的減碳」之企圖心的由來
至於這份規則書能否發揮效用,一般認為必須輔以政治上的領導,但是的島國聯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的主席Amjad Abdulla認為,現階段根本欠缺這種領導,不過產出的規則書尚可操作;另一方面最低度開發國家集團的主席Gebru Jember Endalew 則表示;畢竟我們不是在撰擬聖經,這是可以再修改的版本。
綜上,似乎此次會議產出的規則書已經被最期待通過的兩個集團所接受,但是回歸科學數據呈現的真實的狀況,現階段的草案完全無法逆轉地球朝向升溫3-4C的威脅,這與全球期待此次會議能大幅強化2020年前的減碳企圖大異逕庭;面對這種困境,也讓聯合國秘書長在蒞會三次後強調,必須在明年的高峰會議就強化企圖心繼續努力。這種表面風光,但內心困窘的真相,或許只有瑞典15歲的小朋友Greta Thunberg知道(按:Greta Thunberg先於今年八月間開學時前往瑞典國會外靜坐示威,之後在12月6日與聯合國秘書長之對話中表示,25年來國際政治領袖對於當前的危機無所作為,所以我們無法再透過把玩規則來改變世界,因為是規則的本身必須被改被。他認為這些政治人物之行為有若小孩,所以學生們必須自己負起責任來。,這也帶動了其他學生在會場的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