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文:崇禎為什麼殺袁崇煥?

2019-02-09 07:00

? 人氣

袁崇煥考中進士那一年,楊鎬在遼東大敗,當時他被分發到福建去當知縣。三年後,他回京述職,發表了一些對遼東的軍事見解,一位御史推薦他出任兵部職方司主事(正七品跳升正六品,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作戰規劃司中校參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久,王化貞大軍在廣寧(今遼寧錦州市轄下北鎮市)覆沒,北京城內謠言滿天飛,滿朝震惶、人心驚恐。這時候,袁崇煥單人匹馬出京、出關,回來宣稱「只要給我兵馬糧餉,我負責守住山海關」。換在承平之時,這種言行恐怕要屁股挨板子了,可是在那種情況之下,當即被任命為兵備僉事(隸屬都察院,相當上校政戰官),派赴山海關協助防務。遼東經略王在晉派他去當寧前兵備道僉事,寧前道督導第一線寧遠城與前屯衛,袁崇煥的職位已經相當於上校級政戰部主任。不久,大學士(宰相級)孫承宗代王化貞督師遼東,開始重用袁崇煥,派他駐守寧遠(今遼寧興城市),他正式成為領軍作戰的將領。

此時,朝中魏忠賢開始殺害忠良,包括左光斗、熊廷弼,孫承宗的遼東經略則由高第取代。高第是萬曆17年進士,比袁崇煥早30年,問題是他膽小怕事。努爾哈赤聽說明軍主帥換人,率大軍13萬人(號稱20萬)度過遼河直攻寧遠。高第下令,關外諸軍全部撤回山海關,可是袁崇煥跟副將滿桂堅持守城,結果努爾哈赤負傷撤軍,後來更因傷勢久不癒,「疽發背」而死。明朝稱此役為「寧遠大捷」,袁崇煥此時已升官為遼東巡撫(正三品),成為方面大員了——五年多,從七品縣令到三品大員,這也只有在戰時才會發生。

皇太極(左)、孝莊(中)與多爾袞(右)的畫像。(維基百科)
皇太極(左)、孝莊(中)與多爾袞(右)的畫像。(維基百科)

努爾哈赤死後,兒子皇太極繼位,為了專心征服朝鮮,致書袁崇煥表示願意議和,袁崇煥也想爭取時間生聚教訓,於是向朝廷建議接受。孰料,那些不會打仗/聽說前方敗戰就惶惶不可終日的朝臣,對於「和議」卻個個慷慨發言/攘袂疾呼,把和議說成洪水猛獸,把袁崇煥批成懦弱怯戰,於是袁崇煥只能加緊修城築壘。

終於,皇太極在征服朝鮮之後,率領大軍直指寧遠。袁崇煥親自上城頭督戰,後金軍損失慘重,皇太極轉向錦州,攻城不利且折損大將二人,只得退回盛京(今遼寧瀋陽市)——這一戰,明朝稱之為「寧錦大捷」。可是,魏忠賢卻在皇帝面前「打針下藥」,居然說袁崇煥「暮氣沈沈」,於是袁崇煥辭職回鄉(廣東)。

天啟皇帝崩逝,崇禎皇帝即位,殺了魏忠賢,召回袁崇煥。袁崇煥從廣東回到北京,面見新皇帝時卻開了一張超級支票「五年平遼」!這裡要講句公平話,雖然我們後人都尊崇這位民族英雄,可是袁崇煥這肯定是膨風,而他從巡撫位子上被拔官回鄉,再被召回,連續兩個轉折的心理變化是什麼?我們很難揣摩。但是我們看見後面的事情發展,袁崇煥的確不是之前那個袁崇煥,確實有點「專擅跋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