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經歷了今年的總統立委選舉慘敗之後,日前公布了敗選檢討報告,內容點出了國民黨一直以來都存在、卻始終沒有改變的問題。其實從2014年的九合一大選到此次的落敗,國民黨的潰敗一直都是源自同樣的因素,社會結構氛圍以及反對黨所形塑出種種不利於國民黨的形象,國民黨一直都無力反擊,也無法扭轉、回應社會的挑戰。
面臨國民黨主席改選之際,每一位黨主席參選人都同樣喊著改革的口號,揮舉革新的旗幟,但是在此之際,有幾位一直以來眾所矚目的黨內政治明星卻如同隱遁在敗選的陰影中,不見蹤跡,包括了一向被認為最有影響力的副總統吳敦義、在基隆市立委選舉中落敗的郝龍斌,以及在總統選戰一役中慘敗的朱立倫。
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國民黨在總統立委選舉一役中的慘敗,黨內這些大老們都難辭其咎,而且推動國民黨的年輕化也是未來勢必要走的一條道路。但是,在國民黨面臨危敗之際,不管未來的黨主席是黃敏惠、是洪秀柱,還是李新、陳學聖,這些人要不是標籤化太鮮明,就是政治資歷尚淺,都不足以一肩扛起整個沉重的百年大黨,也沒有能力扶起頹敗垂危的情勢。
因此,依照目前黨內外情勢而言,無論未來黨主席是誰,都必須匯集黨內大老們的力量,才有可能推動黨務改革而不致分裂。也就是說,面臨國民黨員們對改革的殷切期盼,黨內最有權力的大老們即使想置身事外躲過主席選舉的煙硝,也是不可能的。與其被動的等待黨主席選舉塵埃落定,還不如積極的協助黨主席參選人、積極提出對黨改革方向的建議與願景。
筆者並非支持黨內的大老政治,而是在推動改革的前提下,大老們必須要對於國民黨目前的情勢有清楚的認知,也必須深刻的了解到國民黨亟需克服後繼無人的窘境。國民黨現今遭逢挫敗的絕非2000年以及2004年那樣的情節,若2000年丟失八年執政對國民黨而言只是流行性感冒,而如今的潰不成軍則是已屆癌症末期。政治是權力的遊戲,在黨四分五裂潰敗之際,最有權力的人若沒有肩負起承擔大任的能力及使命感,也真是枉費了黨多年來的栽培及扶持。
*作者為政治研究所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