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寒料峭,風飛雪舞,台灣遇上近60年來最冷的冬天。新店溪上游的烏來,竟也下起了雪。在台灣,國民黨今年冬天,也遭遇到創黨以來最嚴峻的「寒冬」。
2014年「九合一」選舉,以及剛過去的「二合一」大選,接連遭受兩場致命創傷。國民黨如今千瘡百孔、氣若游絲。這間搖搖欲墜的百年老店,面臨隨時走入歷史的危機。
國民黨的新生代「覺醒」了,為了黨的未來和自己的前途,從選后就開始奔波呼籲、炮火四射。滿懷憂患與激情,救亡圖存。而且不吝仿效和學習「太陽花」的精神和謀略。
「太陽花」要角們在這次大選中頗有斬獲,時代力量一舉贏得5席立委。若不是民進黨在選戰最後關頭打出「搶救不分區立委」策略,「回收選票」,否則時代力量還能多增加3到4席立委。這麼巨大的成功樣板,在政治圈,誰又能視而不見,群起效尤呢?
所以,藍營新生代不僅成立「草協聯盟」,提出六大改革主張,而且在言論上也頗為尖銳前衛,引起一波輿論旋風。他們認為:應該討論中國國民黨是否改名為國民黨;質疑郝龍斌是敗選立委之人,何來資格參選黨主席;在受到新黨主席郁慕明批評后,憤慨「舉報」對方,「眼睛不斷瞄向中國大陸」,並且郁的「政商背景」不單純。等等。
新生世代的純真、激情與覺醒,當然值得鼓勵與肯定,不過其主張和言行到有不少值得商討、可議之處。
中國國民黨創建的核心思想基礎,就是反帝、反殖民、統一中國。是它在對日戰爭取得勝利後,才讓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雖然由於228事件和威權統治,使國民黨背負著「外來政權」和「半殖民者」包袱和形象,但如果沒有當年死傷無數的「慘勝」,台灣今天的境遇又是如何?
國民黨遵循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民權在民進黨人30年來衝撞和爭取之下,已經在台灣普遍落實。民生在過去近8年執政之下,经济欲振乏力、民生乏善可陈, 百姓對國民黨「會搞經濟」的傳統觀念已經徹底改變。現在,民族主義成了國民黨唯一的「強項」。
的確,現在談兩岸統一沒有市場,連「一個中國」和「我是中國人」的自我認同者都在減少中。但就此順應「主流民意」,放棄對「統一」和「一個中國」理念的追求,則恐怕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民進黨從來沒有放棄「台獨」理念,至今都沒有放棄「台獨黨綱」。只是把這一理念轉化成「台灣主體性」,和尊重「主流民意」的論述,同樣再度贏得政權。
未來出於經濟、內政、國際等現實因素,當大陸經濟强大到,對台灣來說只有融入才有經濟繁榮和生存契機,對立和疏遠只會更加凋零和窒息。屆時兩岸關係的密切往來,「一個中國」的認同,何嘗又不可能再次成為「主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