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一次人民幣大貶引發國際金融震盪,雖然之後人行多次強調「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但外界看衰中國經濟,資金仍持續外流,人民幣貶值壓力難釋放。
李克強在2月底與美國財長會面時說,現在網路上流行一種說法,叫做「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因此他再次重申:「人民幣不具備長期貶值的基礎,且中國無意打貨幣戰,因為透過貶值來刺激出口,這種事情是損人不利己的舉動。」這番話算是為人民幣是否會如投行預測的「年底貶值到7元」定調了─而兩會確定的大規模財政政策要出台,則是人民幣不貶值的支撐基礎。如果外界因此對中國經濟前景重拾信心,則資金外流可望減少、人民幣貶值壓力降低。未來人民幣雖然因為浮動而會有升貶,但基調確定為「穩定」。
不過,北京在加大財政政策的同時,仍面臨不少風險。財政政策有時間落後性,對經濟產生效益大概要到年底,明年則效益較顯著;中國龐大的官僚體系,要如何避免浪費、無效率,也是一個難題;增加支出後是否再帶動負債泡沫、如何控管,也是未知數。
而中國當初能拍胸保證「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基礎」的基石之一,是中國1年的經常帳盈餘仍有6000多億美元,但才公布的2月出口出現25%的衰退,即使仍保有順差,但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會更差。華人地區因2月逢春節因素,經濟數據的參考性較低,接下去要看3月的數據,如果出口仍比外界預期的差,北京要對人民幣「維穩」將相當吃力。
此外,北京決心要整頓國營的「僵屍企業」,官方釋出的訊息是可能下崗失業的員工大概不到200萬人,政府會給予訓練後轉移到其它部門;國際媒體則認為失業者大概會到500萬人。不論最後失業人數多寡,以目前中國仍有15萬家國營企業,3000萬員工而言,整頓國營僵屍企業都是一個重大艱鉅的工程,雖然以長期效益看不得不為,但短期而言,稍有不慎,可能拖累經濟。
整體來看,過去一段時間流行的「賣空中國」,在北京祭出強力財政政策之後,看起來已經不是那麼「理所當然」了─當然,成功機會還是有存在,只是小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