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化解反服貿爭議,江揆赴抗議活動現場溝通,學生鼓譟,10分鐘即破局;當晚行政院中部辦公室副執行長施威全也與反服貿的群眾面對面,接受質疑和挑戰,過程中有激辯,正反雙方搶著打斷對方發言,施威全兩度起身走向正在發言的民眾,拿著服貿協議文本說:「請翻一翻,裡面有沒有您講的那項(問題)」。座談會結束後,主辦單位關掉了麥克風,民眾繼續圍著施威全,鹿港小鎮的夜色中,這時激情已褪,只有他的語音娓娓說明疑點,又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節綠自中華日報/行政院中辦新聞稿 2014年3月25日)
施威全24年前曾經參與學運,現在對於太陽花學運,上火線到立法院,席地而坐與學生面對面談服貿協議。──(節錄自東森新聞 2014年3月29日)
太陽花的聲浪襲捲全臺時,我身處中部,當時最感訝異的是民進黨陣營的手足無措,連迎合附和此波巨潮都不成章法,遑論藉機深耕群眾基礎。中部綠色政壇的立委和主委趕著朝聖,到立院議場合影、打卡,這就是民進黨朋友的太陽花經驗。也難怪,這些公職人員從來與社運絕緣,無能站在浪頭上引領風騷,隨波逐流撿拾浪花而已。
當時我處心積慮,在一面倒把太陽花當正義之聲的輿論中,企圖在中臺灣媒體上發聲,聲量小沒關係,但批判太陽花主張的論調一定要有、要被看到。因此我出席了在地青年文史團體「鹿港囝仔」舉辦的「小鎮公民論壇」。砲聲隆隆,可以預期;但我也預期地方民進黨公職人員不會出席。談政策,他們沒興趣、沒能力;藉機造勢上新聞,雖有可能,但本性樸實、注重鄉誼的他們知道我會出席後,並不會與我衝突。
在這樣的情境下,我相信能有機會陳述一些概念,並反駁網路反服貿懶人包的謠言。果然,即使痛罵政府,但民眾的本心是為社會、為家庭而擔心,他們給我說話的機會。我擔心的反而是自己的表現太激昂,在兩造對立的場合我傾向於咄咄論理,急於批評對方的錯誤邏輯與事證。以前賴幸媛主委就是提醒我,群眾是自己人,不是對手,重點不在辯論,而是去理解他們的心情與感受。
小鎮公民論壇在古蹟日茂行前舉辦,距離我長大的老家不到一百公尺,裡面住著新宮里里長,我家族長輩的逸事經歷,比我還熟悉,他提到的最尊敬的老師,原來是我媽媽。里長很高興與老師的小孩相認相逢,我握著他的手向周邊對我怒目的老人家說,施媽媽教出的里長學生作人正派,她生的小孩難道會幫國民黨為非作歹?
服貿影響驗光師?告訴我:哪一條?
230年前的日茂行是鹿港首富,我們激辯服貿的所在是乾嘉年間的船頭行,當年的河海交會處,帆來擼去穿梭臺海。屋前巷道名叫泉州街,標誌著鹿港繁盛時的一頁兩岸貿易史。千帆過盡的歷史場景已不復見,我們在此談服貿,談230年後的兩岸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