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棟觀點:從杜正勝同心圓史觀看台灣主體教育的挑戰

2016-03-14 06:40

? 人氣

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架構,已經確立,再也走不回「本國史」和「外國史」那個時代了。因為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的時候,台灣還是日本的殖民地,所以在民國三十四年以前的中華民國歷史,編在世界史裡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二0一六年總統大選前夕爆發周子瑜事件,正說明了台灣的年輕世代,已經從大中國意識轉變為台灣主體意識。

因為同心圓史觀顛覆了大一統史觀,因此很多人把同心圓史觀說成「台獨史觀」。對於這樣的說法,杜正勝說:「這真是把我看得太小了,如果他們硬要說我的同心圓史觀是台獨史觀,那麼我就要說我的同心圓史觀是要讓中國分裂的史觀!」

杜正勝解釋,同心圓史觀是一種價值觀念,每一個主體,都有一個圓心。

就生長的環境來說,如果以每個人成長的家庭作為圓心,台灣這塊土地裡面就有無數個圓心。同心圓史觀也可以用每個人生長的村鎮作為圓心,或是以縣市作為圓心。因為我們都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台灣這塊土地是我們的生命共同體,因此我們也可以將台灣這塊土地視為一個圓心。同理,我們可以將整個中國視為一個圓心,也可以將中國境內的每個省市、縣市……作為一個圓心。同心圓的觀念,以哪一個地方為主體時,哪一個地方就是圓心。因此.同心圓史觀不排斥台灣各個地方作為一個圓心來寫歷史,也不排斥中國各個地方作為一個體性來寫歷史。

依據這樣的邏輯,如果同心圓史觀是台獨史觀,當然也可以說是「中國分裂史觀」。

杜正勝說,台灣和中國現在處於分治狀態,我們生活在台灣,當然是以台灣為主體,難道我們要以中國為主體嗎?至於台灣和中國將來會怎麼樣,那是以後子孫們的事。

同心圓史觀雖然不是台獨史觀,但卻為台獨史觀提供了最佳的論述基礎。

蔡英文總統說,她的兩岸政策是「維持現狀」,但她的維持的是「以台灣為主體的現狀」,和馬英九總統主張維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現狀,是不同的。

問題重點是,以台灣為主體的維持現狀,能夠維持多久而不牽動國家認同的敏感神經?

立法院才剛開議,掌握多數席次的民進黨立委即提出各項「轉型正義法案」,其中高志鵬提出的《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總統副總統宣誓條例》和《宣誓條例》修正法案,要廢除國父遺像。

與其說是「轉型正義」,毋寧說是「台灣主體意識」、甚或「台獨意識」的展現來得更貼切些。因為在一九四五年(民國三十四年)之前,台灣還是日本的殖民地;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的時候,和台灣這塊土地有甚麼關聯?

教育部已經宣布「一0七課綱」暫緩實施,「一0七課綱」中爭議最大的就是歷史領綱。

台灣推動教改二十年來,學生、老師和家長已經疲憊不堪,其中又參雜了國家認同分歧的干擾。然而,二十年過去了,教改的腳步仍未停歇,十二年國教雖已啟動,卻仍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攸關十二年國教成敗關鍵之一的一0七課綱即將上路,卻又因高中歷史課綱微調引發極大的爭議。如何化解爭議,讓一0七課綱在最短的時間內順利上路,將是新政府組成後,教育施政的極大挑戰。

*作者為資深文教記者,新作《走在風尖浪頭上:杜正勝的台灣主體教育之路》(時報出版),即日起在風書房書摘連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