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完美的數字,不奇怪嗎:《正解!中國經濟數據》選摘(2)

2016-03-30 05:20

? 人氣

這種畸形現象,很可能與地方省市首長下令力保全年10%外貿增速的目標有關。在力保政績的壓力下,各種奇怪現象應運而生,例如將1000萬美元的商品運到香港,第二天再運回深圳,一來一往之間,便「創造」了2000萬美元的貿易額;更不用說可能存在的虛假交易(目的是套取匯差或洗錢,本書第八章有相關討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2015年3月的「兩會」召開期間,中共政協委員、國家審計署原副審計長董大勝表示,中共「地方政府形式主義和浮誇主義嚴重,很多數字有水分。像是GDP增速、財政收入、信貸數據、進出口等都造假」。這是官方人士少見對資料真偽做出如此露骨的說明。同年10月,中央巡視組發現東北三省GDP灌水嚴重,以致「一些縣的經濟規模都超過香港」。經濟學家郎咸平也指出,地方政府「命令企業向中國統計局謊報投資、銷售和利潤資料,而且是成倍數的方式謊報……」。

面對各方越來越多的質疑,2016年1月國家統計局在公布2015年全年GDP增速6.9%的同時,統計局長王保安回應:「中國GDP核算有扎實的、準確的基礎數據,有制度、體制和機制保障。」不過幾天後,王保安就因「嚴重違紀」無預警地遭到調查,動作之快令外界震驚。原因可能是針對個人過去任職的違紀有關,也可能是官方開始認真面對資料不實的問題,因為統計資料不實對政府施政影響之大,不言可喻。

筆者過去曾參與中國股市的投資,讀過不少中國官方和民間各式統計資料和企業財報數據。慚愧的是,即使心中有過對統計數據的懷疑,但並未認真思考和比對。所幸有本書的翻譯工作,讓我得以回頭拾起過去的資料再做分析,得出不少心得和啟發。

本書英文版於2014年4月推出,作者郭馬修(Matthew Crabbe)既非金融從業人員,也不是從事經濟分析預測,更不是一路唱衰中國搏版面的「專家」。在他2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大都生活在中國,與各項數據(以零售消費為主)為伍,這讓他對中國數據的敏感度高於一般人。本書對中國統計數據涵蓋的範圍甚廣,從宏觀經濟數據(人口、經濟規模、政府財政、債務以及貨幣政策)、企業財報(包括產出、銷售及貿易)到民間消費(零售、就業、所得和房地產),超越了過去金融市場以投資為出發點所討論的範疇,更是研究中國的專業人士必須具備的新知。

作者比對各項數據,指出中國官方資料的誤差和謬誤之外,也分析了這些資料如此離譜的背後原因,包括歷史、疆域、統治權,以及「社會和諧」等。悲觀論者會認為,中國的數據無一可信,但作者的態度顯然不是如此。畢竟,中國正在不可知的未來中,嘗試面對過去的鄉愿和錯誤,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這絕不容易,但它開始做了。

筆者有幸能翻譯本書,雖曾有譯作經驗,主題又接近工作專業,但難免仍有疏漏誤失之處,若文中出現不合理的邏輯、謬誤或語意不清,應為翻譯失誤,無關原文的完整性。此外,筆者也在各章針對原文中未加以說明的名詞、人物、事件等另行註釋,說明來由,期能盡力讓讀者了解全貌。

郭馬修和他的新著《正解!中國經濟數據》(早安財經)
郭馬修和他的新著《正解!中國經濟數據》(早安財經)

*作者為畢業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統計研究所,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曾任職知名外商投資信託機構,具有15年的海外投資經驗,有《迫切的擴張》,譯有《Endgame:終結大債時代》、《紅色警戒》等書。本文選自作者新譯《正解!中國經濟數據》(郭馬修著,早安財經出版)譯序,原標題為〈這本書,重新檢視你手上的中國經濟數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