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改變社會,一定要訴諸暴力嗎?約翰藍儂3首歌,用愛與和平做出最沉默控訴

2016-03-23 11:50

? 人氣

唯有約翰藍儂留下如此深刻的烙印,從此成了愛與和平的另一個名字(圖/wikimedia commons)

唯有約翰藍儂留下如此深刻的烙印,從此成了愛與和平的另一個名字(圖/wikimedia commons)

捷克布拉格的修道院廣場有一面以約翰藍儂為名的石牆:藍儂牆,有著六零年代風格的塗鴉,塗鴉主題多和自由與和平有關,甚至是直接將歌詞和詩句大塊地塗抹在牆上。八零年代時,無數對共產政權憤怒難抑的年輕靈魂在這面牆砌上愛與和平的祈願,用約翰藍儂和披頭四的歌譜出美好未來的想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4年九月,香港爆發了九七回歸以來規模最大的抗爭運動:雨傘革命,這場由和平佔中演變而來的公民抗命同樣造就了一面藍儂牆。儘管地點從布拉格換成了金鐘,色彩斑斕的塗鴉換成了數以百計的便利貼,然而她所背負的,人們對社會與國家的願景卻和三十年前的布拉格如出一轍。

然而為什麼是約翰藍儂?六零年代的眾聲喧嘩凝結成傳唱不輟的搖滾音樂,那是整個世代的憤懣、徬徨、與自由奔放。每一位搖滾樂手都代表一個信念,每一首樂曲都是無盡的時代砂礫中閃爍爛然的珍珠,卻唯有約翰藍儂留下如此深刻的烙印,從此成了愛與和平的另一個名字,在半世紀之後的今日仍然是流離尋光的無助人民,反覆求索的一座燈塔。

小確幸文青時期〈All You Need Is Love〉,每個人都需要愛

事實上在風起雲湧的六零年代,披頭四對社會議題的專注原本並不熱切。1967年,風靡世界樂壇的披頭四代表英國在全球第一個衛星實況轉播電視節目 Our World發表藍儂新作〈All You Need Is Love〉,也是各國唯一表演搖滾樂的隊伍。披頭四當時的經紀人艾普斯坦 (Brian Epstein)希望他們在這個國際場合能表演一些淺顯易懂、容易被大眾接受的主題,這首熱銷單曲就此誕生——畢竟,有誰會拒絕愛的感召呢?

〈All You Need Is Love〉後來也成為舊金山嬉皮「愛之夏」的主題曲,讓人們在越戰陰影下,仍能在戰火灰燼中尋找新生的火花。比起真正走上街頭的巴布狄倫(Bob Dylan)和瓊拜雅(Joan Baez),此時的披頭四仍是自在徜徉於音樂宇宙裡的文青,約翰藍儂仍未表現出明確的民權信仰與政治訴求。

世界仍然是如此固執地轉動著,嬉皮們的鮮花與詩歌並沒有將和平召喚而來。1968年的巴黎,數千名大學生在深夜裡衝撞封鎖大學的警察,近百輛汽車在混亂中被燒毀;在捷克,蘇聯大軍迅雷般輾過布拉格的街道,也輾過捷克人民追求自由的希望;在中國,無數胸口貼著小紅書的年輕人將一個個知識分子送入勞改營。

到底是愛還是暴力?〈Revolution〉對時代的反思

愛終究只是口號,她驅使人們追求更美好的靈魂樣貌,卻忘了告訴人們許願往往得付出許多意想不到的代價。在這瀰漫煙硝星火的1968年,披頭四發行了一張雙面單曲,一是保羅麥卡尼歷久不衰的傑作〈Hey Jude〉,另一首則是約翰藍儂的〈Revolution〉,是藍儂對動盪時代的大哉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