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要」的建國基石?愛爾蘭「復活節起義」百年後仍具爭議

2016-03-29 20:49

? 人氣

愛爾蘭軍人舉旗經過都柏林市中心郵政總局前(美聯社)

愛爾蘭軍人舉旗經過都柏林市中心郵政總局前(美聯社)

1916年復活節周一爆發的「復活節起義」(Easter Rising),被視為愛爾蘭建國歷程中的關鍵事件。但不若《美國獨立宣言》(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與法國的「巴士底之日」(Bastille Day)那般具有團結民心的振奮精神,100年後,這樁爭取愛爾蘭脫離英國獨立的武力起義事件仍具有爭議背景。愛爾蘭前總理布魯頓(John Bruton)更稱它為「不必要」的暴力事件。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916年發生了什麼事?

1916年4月24日,大約1200名叛軍在首都都柏林佔領若干建築物,包括被作為總部的郵政總局(GPO)。他們宣讀了《共和國宣言》(Proclamation of the Republic),宣告愛爾蘭自英國獨立建國。

主導起義者,是國家主義的「愛爾蘭義勇軍」(Irish Volunteers)中一支立場較極端、主張獨立建國的「愛爾蘭共和兄弟會」(IRB),與規模不大的左翼組織「愛爾蘭公民軍」(ICA)。在「愛爾蘭義勇軍」因愛爾蘭是否應該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意見分裂時,他們與支持參戰的聲音相左,認為這是一個攻擊英國的好時機。

在沒有告知其他組織領袖的情況下,支持透過武力獨立建國的國家主義者發動了這次起義。「愛爾蘭義勇軍」首長麥克尼爾(Eoin MacNeill)在最後一刻才得知此事,他在全國發行的報紙上發布了取消行動的命令,於是在都柏林以外地區的響應不高。

這場起義僅維持了6天,4月29日,領袖皮爾斯(Patrick Pearse)宣布無條件投降。一開始,英軍在市內只有1268名守軍,但因叛軍未能佔領火車站與港口,英軍迅速地在一周間調度了1萬6000名軍力。近500人在戰爭中喪生,其中約半數是受到波及的平民。

這樁起義帶來什麼影響?

當時,許多愛爾蘭人民對此感到吃驚,且並不支持這樁事變。起義的叛軍約有1200人,而當時自願投入英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奮戰的愛爾蘭人民有20萬人。但英國政府其後的反應改變了民意的流向。

英方在起義爆發後,立即宣布進入戒嚴。叛軍領袖被視為在國家參戰期間犯下嚴重叛國罪,16人在5月初就被處死,包括並未扮演要角的皮爾斯弟弟威廉(William Pearse)。超過3500人被捕,雖然大部分不久後就獲釋。在英格蘭與威爾斯,也有約1500人被拘留,其中許多人與此事幾乎沒有關聯。

這引發愛爾蘭人民對英國政府的不滿,以及對叛軍的同情與支持。原本對起義抱持譴責態度的溫和國家主義派人士也轉變態度。反抗勢力也獲得未來更具策略性的革命基礎,包括在人民支持下的游擊戰模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