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參加了一場《通識在線雙月刊》(以下簡稱《通識在線》)的停刊感恩餐宴,主要是因為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以下簡稱通識學會)在理監事會議上決議停刊《通識在線》,現任總編輯及副總編輯宴請歷年來的編輯及作者群。
根據通識學會的決議,將《通識在線》停刊的理由有二:一是編輯經費龐大,造成學會財務上的負擔;二是目前的點閱率太低,是二年前停止發行紙本、電子期刊化後,無法在網路媒體流傳的瓶頸。通識學會的停刊理由似乎很充分,一份耗費龐大經費但閱讀推廣成效卻很低的刊物,以經濟成本效益而言,停刊似乎就是它最終的命運了。但是,這對長期以來在《通識在線》默默耕耘的作者和編輯群而言,卻顯得那麼殘酷而現實,於是餐席之間,難免對通識學會理事監事會的決議有些微詞了。此時此刻,筆者內心百感交集。
就從通識學會開始說起吧。1992年10月3日,教育部公佈「大學共同必修科目表實施要點」,整合了共同必修與通識選修,展開「共通課程」的時代。為此,教育部再委託清華大學於1992年12月21日舉行「大學院通識教育論壇:共識與對策」,會中決議成立通識教育學會與發行學刊。歷經兩年的籌備與申請,於1994年3月26日假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舉行成立大會,選出理監事,再於同年4月14日於清大月涵堂正式成立通識教育學會,並召開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公推李亦園院士擔任創會理事長,黃俊傑教授為秘書長,王俊秀教授為副秘書長,開啟了臺灣通識教育運動的新紀元。
當時筆者還只是一個博士班學生,在幾所大學的通識中心兼課,且因緣際會地在黃俊傑教授書房擔任一陣子的短期助理工作。也因為這樣,我對通識教育的理念與精神並不陌生,甚至還算是有一些小淵源(例如1997年林孝信老師自美返台,拜訪黃俊傑教授時,我就在旁倒過茶水啊)。其後,博士畢業在大學通識中心謀得專任教職,馬上熱血沸騰地報名加入通識學會會員,不過可惜的是,我對通識學會卻始終未能有真正的親近感。主要原因就是每次學會召開會員大會或年會時,會場上聽來聽去都是大家對台灣通識教育環境的不友善而互吐苦水,但卻少有真正改革或行動的方案。於是漸漸地也就不再去參加年會或大會了。
直到有一年(應該是2006年),林孝信老師來敝校推廣他在2005年創刊的《通識在線》的出刊理念及募款,當時我剛好擔任為學校通識中心主任之職,一聽林老師的發刊理念,二話不說就帶著林老師往校長室走,拜訪敝校當時的陳校長,三十分鐘的交談後,本校也捐出了一筆小小款項,作為贊助《通識在線》出刊的經費。如今想來,竟然也是十多年前的事,往事歷歷在目,如今卻又眼睜睜地看著《通識在線》停刊,不禁感嘆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