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周六晚上在CLBC大船艦,有一場針對心理人的聚會︰「我是心理人,來聚聚吧」,聚集約120餘位來自各領域的心理人。
活動文案是這樣描述的︰
大家從心理系所離開後,現在都在哪兒? 在哪些領域發揮? 是否還持續(傻傻?)努力在社會中實踐所學呢?
我們希望散佈在各處的心理人們,可以慢慢地組成一個心理人專屬的專業知識社群,能用我們的專業所學,一起在這社會前進的過程中佔上一個位置。
自學校畢業後,歷經業務而後行銷、進入空間經營領域、再到成為活動人的過程中,一直能感受到心理背景所帶來的影響。它影響我的思考方式、決策模式,擴及生活中的所有面向。儘管在台灣它對就業沒有太大幫助,但一直很高興自己當初選擇了心理學系。
活動中安排了數位分享者,各自分享自己在實踐心理學上的過程。首先上台的是 心理師想跟你說。這是由兩位臨床心理師所組成的小計畫,嘗試透過更多的資訊轉譯,更親民的呈現方式,來破除社會大眾對心理學的諸多迷思。
接著是 點亮心燈諮商工作室。一群主要由諮商心理師構成的團隊,他們一直努力的目標是 心理學的大眾化。
我的妹妹安博。自心理所工商組畢業後進入設計領域,成為使用者經驗設計師(就是很夯的UX)。分享了她在工作中體會到的,心理學的另一種可能︰
心理(洞察) X 設計(創造) = 魔術(改變)。
舉了許多實例,介紹她正和夥伴嘗試開始的計畫︰聚樂邦,並帶出那個全場最重要的關鍵問題︰
當台灣社會風起雲湧之時,專屬於心理人的社群在哪裡?
成大學生自主發起編輯的心理學刊物︰INPSY。嘗試用好的視覺呈現、相對科普化的文字,讓更多人有機會用更簡單的方式了解心理學不同的領域究竟在研究些什麼,而心理人又在關注些什麼。
一杯咖啡、一個故事。希望用故事、交流,帶給更多人面對生活的力量。
走出象牙塔的心理學家。想把心理學更帶入社會大眾的生活中,不再讓這些好知識只停留在學校和醫院中。
當然還有更多,儘管受限於時間無法上台分享,但仍在交流時段彼此交織著各種想法。這當然是一場掛羊頭賣狗肉的聚會,羊頭是食物酒水派對,狗肉則是下圖︰
希望燃起大家的使命感是隱藏的目的。我們相信每一個人都值得更好的生活,而在這條路上,心理學絕對不能缺席。
儘管活動中合計有六組心理人上台分享,分享後也有將近一小時的自由交流時間,但真正的發酵卻是從幾小時後才開始。各自回家後,開始有人在活動頁中、在自己的動態時報上分享心得,私底下也有各種互動討論。一整個晚上我的臉書通知跳個不停,可能是又被標記在哪篇心得中,也有許多人私下傳訊給我,大家都無法壓抑自己激動澎湃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