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都在養生,各大醫院的掛號卻還要用搶的?專家這樣詮釋正確的養生觀念

2019-03-18 15:41

? 人氣

多年來坊間有關健康與養生叢書一直非常多,包含歐美、日韓、中國大陸、臺灣等作品,且一段日子就會出現一個概念引領風潮,幾乎大多數人都會一面倒向這個新概念,然後,有人會開始實踐,有人不實踐(而且又多了一個更能推翻來自四面八方親朋好友不斷建議及分享的養身法的理由)。就這樣周而復始,往返於防範的遊戲,難以接受各個養生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我前期發表《沒有提陽的養身都是鬼扯!冬天的省錢省時養身法竟然是……》文章後,獲得許多人的認同,但也不乏批評者,尤其是長久以來已經非常習慣西方醫學體系的讀者,一聽「飯水分離」與「冬天少洗澡」這跟陰陽調和有關的養生法,就感到不可思議。

在過去的時代,因為醫藥不發達,貴為皇親國戚多有年少夭折的憾事,即使能活到老,其到老的年齡亦遠低於現代。中國歷史上,前後有四百多個皇帝,短命的多,長壽者少。第一長壽者是乾隆皇帝,壽高八十九歲;第二長壽者是梁武帝,享壽八十六歲;女皇武則天享年八十二歲,是為第三長壽者。

乾隆皇帝有一套養生秘訣,他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總結出了養生四訣:「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其中,吐納肺腑與活動筋骨跟走向大自然、養成活動的習慣有關,十常四勿則與良好的生活習慣有關,而適時進補是透過食療來修補及調和身心的好方法。

現代人的生活圈比以往擴大許多,不僅僅是中醫的智慧,還有西方醫學、營養學、各家養生觀念的注入,可以說我們每天都是浸潤在養生的環境裡。可是,視為與我無關者眾,已在實踐綜合式自我認知但非知其何以然者亦多,真正走向實踐但三心二意、容易動搖而常改變者不在少數,更有一群人單純、堅定某一養生方法,卻養生比不養生更破壞了身體的健康。

「養生」顧名思義就是培養、照顧好自己的生命,換言之,就是「養身、養心、養靈」,好好關照愛護自己的整體生命,而非只是養「身」,使頭腦為這個身體想辦法健康,而追逐養生的方法,卻未必得到健康。

多年前,開始推廣「飯水分離陰陽飲食法」時,便接觸到許多長期喝精力湯、多喝水的讀者。在聽聞飯水分離的飲食節奏及不渴不喝水的概念時,先是滿腦子問號,緊接著覺得好難,然後搬出主流思想,索性推翻這論點。但已然出問題的身體不得不想辦法改善,周遭的親友因飯水分離有明顯改變亦是事實,因而姑且試之。

養生方法何其之多。吃蔬果好不好?我說沒問題,但你有多少能耐多吃蔬果?許多長期吃素的讀者,身體因而過於濕寒,而傷及臟腑,卻不知是蔬果所造成。喝精力湯好不好?也沒問題,但一定要一大早喝嗎?用所謂均衡飲食的精力湯展開每一天,有些人的身體可持續此養生法數年,有人數個月,有人可能一天,身體就受不了了。當你有筋骨痠痛、胃氣多、常拉肚子或便秘、怕冷易受風寒,甚至常有無力感、睡眠品質不佳、容易受驚嚇、憂鬱、神經質等問題出現,可能是因為這養生習慣所造成的,你相信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