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幸」因為政府育嬰假制度的實施,讓我從全職媽媽到職業婦女兩種身分都經歷過,箇中甘苦滋味嘗盡。政府不是不知道媽媽的辛苦,尤其育嬰假制度雖然不甚完美,但也的確減輕不少家長的照顧壓力。但當上周有立委提案將現行育嬰假由父母可以各申請半年育嬰津貼的制度,提案改成一方完整請領一年時,我的下巴差點沒掉下來。
這像是明明病人口渴需要喝水,你卻給她喝酒,導致解渴不足,卻讓病情更糟。
提案用意是針對現行育嬰假制度,理論上父母在小孩三歲以前都可以申請半年投保薪資的六成薪,但立委發現大多還是母親請領案件多,津貼只領了半年多可惜啊,乾脆足足給你一年的育嬰假請領時間不是很好嗎?
此提案延伸的問題已被社會上討論:一、大多雇主很難接受員工休假一年,恐怕導致家長請領意願更低。二、育嬰假原本就是母親請領較多,一旦修法後,一請領就是一年,可能導致母親更難回歸職場。
而身為過來人,我下巴掉下來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我認為現行提案的最大修法關鍵,應在於檢討「投保薪資的六成薪比例」。目前政府的投保薪資上限其實只有四萬多塊,也就是說,中產階級夫妻若職場打拼得不差,到中年階段許多人的薪資早已高過四萬,問題是管你月領五萬十萬還是二十萬,最高的津貼請領,一個月只最多就是拿到四萬塊的六成,也就是兩萬多塊,收入頓時減少一半甚至三分之二,家中經濟焉能不出問題? 請假的那一方焉能不悶?
而回歸社會傳統性別價值來思考,當生命階段真的走到「上有高堂下有孩子要糖」的壓力階段,我發現儘管周圍也有不少女性友人的薪資比丈夫還高,請育嬰假的卻還是母親,原因除了母親自己放不下孩子,更不脫於社會賦予女性的角色認知重擔。想當然爾,媽媽心裡苦,但媽媽不說,因為就算說,也不一定被理解。爸爸心裡也苦,但爸爸不說,因為社會不容許爸爸軟弱倒下。
我非學術調查單位,不知道這樣的中產「下流跪婦」與「下流跪夫」有多少,但我知道的是,凡事自己靠自己的中產階級,生活品質早已被現實殘酷一步步地吃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不少人不敢回首年輕時的美好,更不敢想像未來退休時的處境,只能說服自己「活在當下」,期待所有的努力與承擔,真能換來老年的入流生活。
當然這個前提是你真的賺到足夠的錢,不靠孩子養,沒有過勞死,又能健康的活到老。
*作者為前電視新聞主播、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