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5,000名Uber司機21日在總統府前凱道抗議,希望政府能停止修改《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103條之1,並新增「網約」小客車相關法令,讓租賃車產業有機會以新形態方式經營載客。不過,交通部在幾個小時後快速回應,強調「分業管理」方向不變,僅提供唯一選項給Uber——「成立計程車客運服務業,即可合法派車。」
《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103條之1,將限制租賃車以小時計價,且不得巡迴攬客。Uber司機認為,若法令正式生效,將嚴重影響其生計,21日除了上街抗議,也找來180台車排出「終止103-1」字樣,盼政府能改變想法。
交通部回絕Uber訴求,給「唯一」合法選項
不過,對於Uber司機的訴求,交通部仍堅持立場,並表示,若以Uber合作的1萬輛車來看,僅在全台約17萬輛租賃車中占6%,大多數小客車租賃業者不受新規定影響。對於這些受影響的司機,交通部則會輔導其轉入多元化計程車,駕駛考執業登記證可繼續開Uber Taxi,生計不受影響。
另外針對Uber,交通部則希望輔導成立計程車客運服務業,並強調「計程車客運服務業經營派遣業務,最低資本額新台幣500萬元,其成立門檻不高。」
距離4月26日預告期越來越近,交通部丟出的「合法活路」,Uber會考慮接受嗎?
Uber台灣區總經理吳罡表示,交通部突然改變營運規則,將會影響10,000多名駕駛與200多家中小型租賃車業者的生意,Uber當然很希望可以有新的討論機會出現,不過「 在台灣不會登記為計程車運輸業,因為計程車法規充滿過多的限制 ,會失去以科技為基礎,能帶給台灣社會創新營運模式和服務的各種機會。」
卡在「動態費率」,Uber不願成為計程車
對Uber來說,彈性費率一直是其服務特點,也能讓平台駕駛獲得更多收入。Uber在IPO募股說明書中,更將需求預測、定價(pricing)視為其科技強項之一。但是,計程車主打固定費率——「跳錶」,這樣的計費方式,無法發揮Uber的技術優勢,因此雙方沒有交集。
交通部認為,國外面對Uber之處理方式,包括多數歐洲國家,多採禁止或依當地交通運輸法規規範管理;允許以網路運輸公司營運者,僅美國部分州(多屬計程車服務極度缺乏地區),這代表多數國家對於Uber仍採禁止或依當地交通運輸法規規範管理。
目前看來,Uber在台的合法營業方式陷入僵局。除了平台上的「Uber Taxi」,雖能提供小型計程車業者媒合服務,卻也因為法令限制,必須收「現金」。
Uber 北亞區公共政策總監Emilie Potvin先前曾表示,他們在新加坡推出的「Uber flesh」服務,可幫助計程車透過彈性費率,賺取更多收入。平常,計程車以路邊攔車、固定費率為主,但若遇到尖峰時間、上下班時間,則可以開啟Uber平台,使用彈性收費,藉由這樣的方式,讓駕駛的收入增加一成。
雖然這樣的模式,同樣也複製到日本市場,但能否適用於台灣,目前仍是未知數。
文/吳元熙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原標題:Uber上凱道抗議無效,交通部給唯一合法選擇:成立計程車行)
責任編輯/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