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溫馴的野獸——回首看若尾文子

2016-06-16 07:00

? 人氣

若尾在增村的電影中,經常扮演反抗家庭、道德與社會倫理的女性,大膽突破「性」的禁忌。她展現的頑強生命異彩,不願順從男性視角,被塑造成為情所困的女性。其實,若尾在一九五三年島耕二導演的《十代的性典》(1944.4在台上映時譯為《少女寶鑑》)時,即已被視為「性感女優」或日本青少年性啟蒙教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觀眾看到的若尾,大約是溝口健二導演的《祇園囃子/祇園歌女》(1953)裡楚楚動人的年輕藝妓;枝川弘導演的《荒城之月》(1954)裡等待愛人的純情少女;或森一生導演的《螢之光》(1955)中為裁縫師收養,高中輟學,不畏逆境的堅強女性。

增村保造自《青空娘》(1957)開始,與若尾合作二十年,拍了近二十部電影,塑造銀幕上若尾異色風采,在他的鏡頭下若尾依違於浪蕩與矜持之間,扮演魔性與清純兩種極端的角色。當時台灣人沒看到若尾的「真面目」,可能是因為所看的日片偏向時代劇、黑社會劇與文藝片,而增村跟若尾合作的異色電影都沒在台上映,台灣觀眾因而繼續保留若尾秀外慧中的形象。

以前日本電影評論家,極少以若尾作為研究、評論對象,近年出現若干有關她的評價。在某些影評人(例如南波克行)眼中,相對原節子的高貴、岸惠子高峰秀子的陽光,以及引不起觀眾遐想的田中絹代,若尾宛如鄰家女兒,男性觀眾從她身上,真實感受性欲投射的對象。她的美貌在嫵媚的容顏與豐勻的身材,也因過度豔麗,對許多女性而言,若尾是帶有禁忌色彩的女優。

我當年是怎麼看若尾的?是因為懵懂無知?不僅不知道她多才多藝,曾唱過主演的《荒城之月》(1954)電影主題曲,也不清楚她多次獲得電影大獎。一九六一年,若尾以《女人的新生》和《妻子的告白》,同時獲得第十二屆電影藍絲帶獎最佳女優獎,以及第三十五回《電影旬報》電影獎女優獎;一九六五年,又以電影《和丈夫相愛的紀念》、《波影》和《清作之妻》,獲第十六屆電影藍絲帶獎與第三十九屆《電影旬報》年度同樣獎項;一九六八年,若尾以《積木之箱》、《不信之時》獲得第十九屆藍絲帶獎最佳女優獎。

一九七一年大映破產之後,當家花旦的若尾淡出銀幕,極少接片,轉演舞台劇。三浦綾子的小說《冰點》風行時,也改編成同名電影(1976),由山本薩夫導演,若尾扮演善良、脆弱的夏枝,因丈夫的刻意報復,不知情地收養殺害親身女兒的兇手之女,知道真相後,性情大變,在這部影片中若尾扮演的是可憐又可悲的女性。

這些年若尾風雲再起,她的許多舊電影重新放映,獲得無數年輕粉絲影迷的青睞,其中不少是女性觀眾。二〇〇五年若尾還獲得位階崇高的每日映畫田中絹代獎。

日本著名作家中最欣賞若尾的非三島由紀夫莫屬,他有多部作品與若尾合作,包括《永遠的春天》(1957)、《旋風小子》(原片名《からっ風野郎》,1960),《千金小姐》(1961)、《獸之戲》(1964)。三島在一篇名為〈若尾文子小姐〉(《週刊コウロン》,1960.5.10)的小文中,表明自己是若尾的粉絲,她美好的地方在於無論成了怎樣的大明星,絲毫不會失去如路旁野花般的芳香。

三島不喜歡女明星是被裝飾的人工美,像塑膠製品折射出一閃一閃的光亮一樣,因喪失生活感和實在感而變成人形玩偶,可是若尾卻能將自己的生活氣息,以最自然的呼吸方式表現出來,三島對若尾的揄揚溢於言表。

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無情的歲月推移,多數的銀幕風雲人物俱往矣。若尾是極少數上了八十多歲年紀,風韻猶存,依然迷人的女優。她當紅的年代,西洋的肉彈流行,其中蘇菲亞羅蘭不僅性感與嫵媚,電影成就亦最高,她曾以《烽火母女情》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1961),以及獲頒奧斯卡終身成就獎(1991)。

相較西洋的蘇菲亞羅蘭,若尾可算是性感女優中最含蓄、最不為台灣人所知的東方未爆彈。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