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為何會產生這樣的誤解呢?因為他缺乏愛、期待愛,但不知道有時人跟人之間的善意不一定會發展為愛情。其實愛很廣泛,那種照顧、幫助可能是做為一個朋友的關懷,還不到對你這個人的愛。我們通常會對一個情境有感,比如看到路邊有個人很需要幫忙,就去幫忙;但那還不是愛啊,因為你還不認識那個人。
至於如何區別善意與愛情,還是需要理性觀察啦!感性與理性在一段關係中都是互相的,我認為一個人的感情處理好了以後,也就會比較理性一點。要是感情沒處理好,理智都是用來騙自己跟騙別人的啦!
因此美女跟野獸的關係之所以發生是透過兩人相處,慢慢地彼此認識。貝兒生病,看到野獸的圖書館,知道他喜歡莎士比亞,知道那些書不是擺在那邊好看而已,光是這個部分,《美女與野獸》算是相當具有正面意義了—尤其跟《白雪公主》相比。
《白雪公主》這故事誇張的地方就是在白馬王子吻了她以後,公主就愛上他了,但這兩人的感情基礎在哪裡?沒有,就是吻了她一下而已。可是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個「救贖」的故事,女人等待一個男人來拯救自己,好浪漫,然後人人都幻想自己是公主,那麼救贖你的男人是誰?有人認為是父親,有的人認為是男友或丈夫,甚至有人認為是外遇。
具有這種傾向的女性如果感情不順利的話,可能覺得「世界上沒有人比我爸爸還愛我的人」;如果進入婚姻然後也不順利,可能又覺得「唉,本以為丈夫能救我脫離原生家庭,結果掉入另外一個坑」,那就是再等待另外一個小王來救她了—如果你不懂得自己也有力量,自己也能突破困境的話,只會落入這種狀態。
愛有限制,更有力量
同樣地,《美女與野獸》的故事也呈現了幾個愛情中值得討論的主題:
一、不要只看外表
這是個人人注重顏值的時代,但電影明星長得再美也會被家暴啊!這也是《美女與野獸》再再提醒的,不要只顧顏值,眼睛看不見的地方就要用心看,你用心就會看到一個人的特別之處。
二、愛情中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為什麼貝兒會愛上限制她行動自由的人?是因為在這樣的條件下,她有機會更親密地認識一個人,而這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出現的。然而綁架、脅迫或限制自由這種動機一開始就不對,更不希望有人出於這種動機來發展愛情,只是有人確實會這麼做。
這並不是極端案例,脅迫也不是只有身體的暴力才算,言語的、心理的威脅與恐嚇都是。在傳統教育、通俗文化的影響下,女生更要意識到這種感情中的不平等。在一段關係當中,究竟是「誰先愛上的」並沒有絕對的答案,也不只有一見鍾情或日久生情而已。感情的主動與被動有時會被排除在理性之外,產生在不對等的脅迫之下,就像「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患者們,受害者也會戀上加害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