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希望環境能永續發展,但到底該怎麼做?他:我們得靠「循環經濟」華麗轉身

2019-06-09 07:00

? 人氣

轉型二:維修取代回收

循環經濟所包含的其中一個重要概念,是「以翻修取代回收」──維修保固服務可延續高單價商品的壽命、減少再製造的物料需求。從傢俱、電器乃至工廠機台,都可運用這樣的法則進行價值再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轉型三:共享產業資源

共享產業資源,則是循環經濟的另一種面貌:中鋼過往將煉鋼所產生的水蒸氣直接排放至空氣中,現在,中鋼開始販售「廢蒸氣」,提供熱能給需要燒鍋爐的廠房,藉此取代燃煤、減少碳排量

臺灣另一個利用循環經濟創造經濟價值的經典案例,是全臺最大的養豬戶──臺糖,其規畫的「養豬生態循環園區」將豬糞尿轉化成沼氣發電與牧草堆肥,養成的牧草再用於飼養豬隻,達到大規模的資源循環。

打破循環經濟迷思:不只照顧環境,也能照顧經濟

劉李俊達說明,乾淨的水、空氣與食物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但經濟需求也是真實存在的。因此除了減少污染的訴求,他同時標舉循環經濟創造的經濟價值。「循環經濟並非循環『環境』,我們不是增加成本的清教徒,或是環保的基本教義派,我們也重視經濟發展。」

其實,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都會衝擊原物料的品質與數量,這也是企業端必須將永續利用納入考量的原因之一。尤其臺灣的天然資源有限,有幾近九成的原物料進口自國外,受原物料物價波動的影響甚鉅。因此總統蔡英文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計劃,「加二」是主張前五大產業都要納入「新農業」與「循環經濟」的思維,以促進永續發展。劉李俊達強調這是一個產業轉型的階段,因此不是日常節能減碳、資源回收的呼籲而已,他期待往後市場上的產品都能遵循永續利用的思維;作為消費者,甚至能以購買服務取代購買產品。

蔡英文 5+2產業創新計劃(圖/總統府Flickr)
蔡總統於今(2019)年3/9出席「產業徵才博覽會-亞洲矽谷在桃園」(圖/總統府Flickr

演講後,筆者訪問在現場聆聽演講的謝同學,她說:「租用牛仔褲的例子與我們特別相關,很具象,或許我們生活中其他東西也可以像這樣子共享,能夠循環利用。」她提及的例子是荷蘭Mud Jeans提供的牛仔褲租用服務,讓消費者支持循環經濟的同時也能兼顧時尚。

循環經濟的挑戰

(圖/想想論壇)
(圖/想想論壇)

然而永續發展的推動依舊是一場征戰。最大的挑戰是要與傳統經濟觀念拉鋸,譬如快速生產、刺激消費的經濟思維;另外,消費者能否愛惜租用商品或跳脫商品私有的想法,也是價值上的衝擊。

但是我們能停下腳步嗎?如同劉李俊達在演講中播放的第一張投影片──地球的衛星照片,「環境哲學家說這是一艘資源有限的太空船,我們不可能無限制地使用資源、無限制的發展。」或許一切得回到正視地球資源的有限性,那我們可以有什麼作為?

作者介紹|地瓜周

「退一百萬步來說,人類至少是生物可分解。」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氣候變遷下 人類得靠循環經濟華麗轉身)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