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體系可能有很多不足,但其中仍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智慧,另一方面美國教育系統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能中和兩個系統,並截長補短,那會是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而留學生就是中美教育體系中和的受益者。很多人都說留學生融入不了美國圈子,也和國內脫節,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但其實如果能有效利用兩邊的優勢,不論是回國發展或是在美國深造,都能有很光明的前途。
學者汀-圖梅的面子協調理論曾比較過亞洲和美國對面子不同處理方式,由於亞洲國家都是集體主義,做事情注重建立信任和人際關係,即使自己面子沒了也不能讓對方沒面子,而美國屬於個人主義,是優先考慮自己的面子和利益,這是文化上的差異,沒有對與錯,但在談生意或是與他人建立關係時,亞洲國家的集體主義是比較有優勢,關係維持得也比較長久,因為會為他人著想。留學生可以利用這個優勢讓上司對你產生好感,我有一個朋友之前在銀行實習,那時暑期只有兩個實習生,一個留學生(我朋友),一個ABC華僑。有一次上司指導時講超時了,過了五分鐘午餐時間,那個華僑直接站起來說:我餓了,我該吃飯了!我相信如果你是上司,你一定會覺得這個華裔太不給面子了。
在社會心理學當中,美國是屬於單一時間(Monochronic time) ,就是時間都安排好,跟著行程表走,什麼時間該做什麼是比較固定的,像在美國沒有跟醫生預約是不能看病的,只能去急診; 相較之下亞洲國家的的多元時間(Polychronic time)是有比較高的彈性,可以做比較多調整,其實這個文化差異從做飯就能看出來,美國的食譜都會有固定的量,一次一茶匙(one teaspoon),但中國食譜常常是生抽少許。在大陸或台灣待過一段時間的留學生,在工作或與人交友時,彈性與包容性是比較廣的,在某些關鍵時候是比較受寵的,假設在放假時,老闆突然需要一個人到公司處理緊急文件,美國人通常會一口回絕,因為認為放假是自己的時間,而我們可能心裡有不願意,但還是會到公司處理。
中國文化在與人交流是比較委婉的,說話常有所保留,也會用很多隱喻去傳達一些含蓄的訊息,但對不了解你的人這樣隱晦的傳達效率較低,而美國文化屬於低情境文化(low context),用確切的文字表明自己的想法。就是留學生應該要從美國人身上學習的是直白的表述,有時候對方並不能完全瞭解到隱喻背後真正的意思,容易造成誤會,甚至引起衝突,所以留學生若能適時直接表達自己的思想,會很有加分效果的。
在這個地球村的時代,我們要跟全世界競爭,身為留學生,我們有機會在美國觀察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並向不同的文化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能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板,並作適當的修正。現在擁有高學歷的人越來越多,在學歷之外我們更應該學習的是如何更有效的溝通,如何增強自己的軟實力,我們可以在理性與制度當中多加一點彈性,多加一份人情。
作者簡介:Mi-ni Liu
北美UCDavis大學學生,主修大眾傳播,副修教育。
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