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座金馬獎肯定,帶著台灣電影走進現場收音時代的「聲音設計師」杜篤之

2016-07-14 16:42

? 人氣

持續學習 每一次都更進一步

透過自學和經驗的累積,杜篤之也簡單地幫當時的廣告片,以現場收音的方式,協助完成拍攝,在現場收音和聲音剪輯上,他對技術和觀念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掌握。這時導演侯孝賢向杜篤之提出《悲情城市》的拍攝計畫,更希望這整部片,在聲效上可由過去的只能片段現場收音變為全部現場收音。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要開拍的前一天晚上都睡不著覺,我想到,哇,期待已久機會來了。」杜篤之轉述當時的興奮,他表示終於有機會,能夠嘗試一整部電影的現場收音工程。但當時器材仍然不齊全,杜篤之把曬衣架改裝成Boom桿(麥克風延伸桿),憑著一臺錄音機和僅有的兩支麥克風,他和一位同事完成了整部電影的現場收音工程。「那時候我們使用的設備,可能都還不如你們現在學生拍學生片。」杜篤之提到當時的困境。

杜篤之解釋當時自己如何學習聲音的處理。(圖片來源/劉翊安攝)
杜篤之解釋當時自己如何學習聲音的處理。(圖/劉翊安攝)

完成了《悲情城市》的現場收音,杜篤之把後製工程帶到日本的專業錄音室,除了那邊專業人員,他也在一旁協助完成混音。在整個工程完成後的慶功宴上,杜篤之向當時的工作人員請教他的現場收音做的如何,他們一致地認為這部片的收音非常專業,杜篤之這才表明這其實是他第一次的現場收音,讓在場的工作人員十分讚賞。這一趟後製剪輯過程,杜篤之也從日本學到聲音降噪的技術,「我們在電影裡面聽到的聲音,不是完全現場的聲音。」背景聲音降低的處理、把對白分清楚、聲音的再整理等等許多的手續,杜篤之在日本學到了以前不知道的觀念。後來,《悲情城市》得獎,侯孝賢出資,添購了杜篤之心目中的理想器材清單,將臺灣的電影製作水準,又向上拉拔了一個層級。

持續耕耘 延續興趣

有了更優良的設備,杜篤之把聲音工程,做了更高水準的處理。二○○四年,杜篤之成立聲色盒子錄音室,幫助國片進行聲音工程,除此之外,他也不忘栽培後人,傳承聲音工程的技術。六十歲的杜篤之,前前後後得過十一次金馬獎最佳音效獎的殊榮,將華語電影帶入國際市場,更將臺灣電影推向全球,導演吳念真曾在自由時報的一篇報導中提到:「歐洲觀眾以為Tu Duu Chih在中文裡是錄音的意思。」可見杜篤之在聲音工程上付出良多。

不復年輕的杜篤之,已不再是一位錄音室或混音師,而是一位「聲音設計師」。工作數十年,杜篤之從來不覺得厭煩,反而更加喜歡這份工作,他提到:「因為喜歡,所以更主動去學習、更主動地去發掘,這部片子還有多少樂趣。」

作者:許凱智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喀報,原文標題:聽見興趣的聲音

對科系所學或未來出路仍有問題,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service@stormmediagroup.com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