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里加過著小日子,但她們不是「波羅的海三小國」,是「東歐東三國」。
2018年10月1日星期一晚上10點,從美國舊金山起飛的班機降落拉脫維亞里加國際機場,這一刻起十天,里加成為我的家,從這裡出發去愛沙尼亞、芬蘭、立陶宛。旅行累了,回來里加,心可以休息的地方,就是家。
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在台灣稱為「波羅的海三小國」,好不容易找到的三國歷史,書名是《波羅的海三小國史—獨立與自由的交響詩》(張明珠編著,三民書局出版);另外,華成圖書出版的《波羅的海的美麗與哀愁》(蘇瑞銘/文.攝影),雖然書名沒有「三小國」,但兩篇序、前言和封面都說「波羅的海三小國」。
論人口,當然這三國遠遠少於台灣,世界排名也很後面,但以面積來說,三國之中最小的愛沙尼亞(45,227平方公里)比台灣大9,000平方公里。另外,國際透明組織2018年清廉印象指數,愛沙尼亞和日本、愛爾蘭並列第18名,台灣、汶萊並列第31名,立陶宛和捷克、賽普勒斯並列第38名、拉脫維亞、喬治亞、西班牙、與我國友邦聖文森並列第41名。如果清廉度是發展指標之一,她們和台灣不相上下。
再就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標(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而言,2018年公布、依2017年數據計算的報告, 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分別是0.871、0.858以及0.847分,在全球分居30、35、與41名。
抵達那晚,拉著行李走在老城石板路上的聲響,恰如其份地劃開天階夜色涼如水的孤寂。隔天清早,我沒有貪戀閣樓式房間的溫暖被窩,穿上跑鞋出門去,用路跑認識里加,經過公園、自由紀念碑、LAIMA鐘、許多國家駐拉脫維亞大使館;跑過教堂、歌劇院、大學;看見浪漫的道加瓦河和跨河大橋、偶而掉落的新鮮樹葉;還有路上、電車、公車,準備上班上學的人們,以及候選人在公車亭的無聲電子廣告(拉脫維亞2018年10月6日進行國會大選)。靜靜的里加,讓人舒心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