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因為情緒不夠成熟而缺乏判斷力,所以在鬧脾氣,還是為了反抗而反抗?
●孩子是否能跟得上眼前的教養程度,或者這已經超出他的能力範圍了?
●孩子是否需要我做出更高階的回應,因為他們的理解力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身體年齡?
如果你的孩子鬧脾氣是因為情緒上的不成熟,你可以立刻換個方式來處理。此時,你不該扮演管教者的角色,而是扮演教育者的角色。不是嚴厲地要求孩子「聽我的,不然就拉倒」,而是應該改成關切孩子在這個特定時刻的需求。
孩子的行為,你也有份
如果孩子鬧脾氣完全是為了反抗,或者經常行為失控,這就表示你自己要為孩子這種持續性的行為負起應有的責任。孩子會動不動就反抗,那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自己能逃脫處罰。當然,有些孩子的性情就比較任性又固執,但是他們也是透過跟我們的相處而把任性轉變為反抗。除非你能明白這一點,否則你會開始相信自己的孩子真的「很壞」。
如果你五歲的孩子使性子,你可以阻止他繼續這種行為,然後教他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處理感受。倘若他在六歲時還對你不屑地吐舌頭,你絕對不可漠視,務必馬上正經又嚴肅地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你無法接受這樣的行為。當七歲的孩子跟你討價還價,比如要求延長看電視的時間一再測試你,你可以終止他的操弄手段,明確定好你的界限。當他八歲時當著你的面摔門,你可以走進他的房間,冷靜但明確地指出他的行為是對你的不尊重。當孩子九歲時做功課不專心,你可以每天陪他一起做功課,直到他學會如何安靜下來寫完功課(你一定要抗拒想替孩子做功課的念頭,只有在孩子開口要求幫忙時,你才插手)。當孩子十歲時假裝沒聽見你說話或頂嘴,你要冷靜地教導他這種行為是你無法接受的。當孩子十一歲時對你撒謊或偷東西,你可以更嚴格點,讓他體驗這種錯誤行為的後果,換句話說,你要嚴肅看待孩子的行為。
讓我舉幾個真實生活裡發生的情況,說明如何落實適當的管教。首先,有個媽媽要女兒把自己的鞋子擺進鞋櫃,但女兒不理她,媽媽再度開口,女兒一樣沒反應。於是,媽媽自己拿起鞋子放到鞋櫃裡。
遇到這種情況,你要怎麼做?此時,媽媽可以提供女兒一個自我修正的機會。媽媽可以不帶任何情緒地透過肢體語言或實際的言語來教導女兒,重要的是,在完成這項行為塑造的任務之前都不可半途而廢。如果媽媽每次都能保持覺知、處於當下,女兒早晚會有所回應,因為處於當下的人都具有磁鐵般的吸引力。當女兒做出回應時,媽媽可以稱讚她的表現讓家裡看起來更整潔了,讓每個家人都能享受這個整潔的環境,而且也不怕其他人會被絆倒而發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