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無時無刻籠罩著你我的生活,讓人無意間墜入負能量的深淵。身邊總會有一兩個鬱鬱寡歡的朋友,讓人即便想伸出援手卻不知如何開口,或是急於幫助對方卻說錯了話,不但關係愈來愈緊繃,心裡也跟著他一起難受。
想要打動人心,改變對方的行為,運用什麼樣的談話方式才有用?面對陷入困境的人,又該避免說哪些話?長期站在第一線,拯救無數年輕受困心靈的日本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在《啟動心靈的對話》中提出4大談話技巧,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力量去幫助身邊最親愛的人們,讓心靈受困的人重新找到自己。
一、情感認可策略
簡而言之,就是讓當事人將情緒直接表達出來,接受,理解,共享其意義並加以肯定。致力於治療「反覆企圖自傷」及「自殺邊緣性人格疾患」的美國精神科醫師瑪莎林納涵( Marsha M.Linehan)就認為,壓抑情緒反而會造成問題,導致情緒失控。很多時候當事人只是想要找人傾聽,幫助朋友時,應該要理解並肯定對方,而非只想解決問題,因為我們絕不會比當事人更了解情況,武斷給予建議只會讓對方受傷。反之,若能引導當事人表達情緒,並獲得肯定與同理,他們就會感到安心與被理解。
【情感認可對話情境】
小王最近看起來很糟,時常找人喝一杯,卻一副有苦說不出的樣子。
小蔡:「怎麼啦?」
小王:「因為家裡發生了一些事,真的壓力很大……(娓娓道來)」
【不好的回答】
小蔡:「沒必要這樣!你想太多了!」「你這麼情緒化,根本沒辦法談了嘛!」「不要一直抱怨,應該感恩一點!」
--否定對方的情緒,並拒絕傾聽,還給予武斷的建議,讓對方覺得有情緒是很罪惡的事
【好的回答】
小蔡:「我覺得你這樣想,很正常呀!」「能好好說出自己的感覺了呢!這個真的很重要!」
--同理對方,讓對方感到被理解,並接納自己的情緒
二、行為認可策略
當我們的思維陷入「只能做出正確的行為,不能做壞事」的「應該」式思考時,就會否定「自己不可以做,而想做的事情」,連帶否定自己。這時候,應該建立一套想法,不將發生的事判斷為好或壞,而是所有的事都有發生的可能性,並試圖將「應該」的想法當作有意義的,加以接受。盡可能地讓當事人誠實地說明自己的行為,不負面解釋,也不要一廂情願迎合對方,而是引導他說出客觀的事實。
【好的引導範例】
「發生什麼事了?可以直接告訴我嗎?沒關係,我不會怎樣。」
「為什麼會這樣做呢?一定有什麼原因吧?」
【不好的引導範例】
「你又這樣了!到底在想什麼啊?」
「你每次都這樣,根本毫無改變啊!不理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