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哀順變」是當我們面對「喪親」時,最常聽到旁人的安慰。喪親,是生命中很重大的變故,也是一生中每個人遲早都需要學會面對的課題,只是真正能敞開內心,盡情悲傷的人太少了,久了,我們的心靈累了病了,請學著給喪親的人一點時間,允許他們好好地悲傷和哀悼。
當我們摯愛的親友去世後,要如何協助喪親者得以善生是一項重要的生命功課。以下是我給大家一些讓喪親者得到善生的基本認知:
1.請別對喪親者說你瞭解他的痛苦
一個擁抱、一個誠意的微笑、一個握手、一個肩膀的輕拍,或遞上一些食物和飲料充飢,都比你說你瞭解他的痛苦要好,因為他的痛苦你無法體會,更無法瞭解。
2.請別要喪親者盡快走出親人死亡的陰影
儘管經過了一年,或五年,如果他每次談起死去的親人都還是憂傷的話,請你允許他擁有自己的憂傷。他其實只需要我們重複性的傾聽,並非我們的勸告。
3.請別告訴喪親者「每個人都會死,請節哀順變」
很多時候,不多說話反而是更好的存在與陪伴。如果他願意多聊,就多聽。和他共同分享對亡者的回憶、和他回憶你們和亡者的點點滴滴。如果他不願多說,請給他一個獨處的空間。
4.請別在與喪親者談話的過程中,刻意地迴避談論亡者
如果你願意的話,在亡者的紀念日(忌日或生日)以卡片或信件、電話、拜訪表達你對喪親者的關懷。在談話時,你也可以像亡者生前一樣直接稱呼他的名字。一同哀傷的人們更能安心地療癒彼此的失落。
5.請別鼓勵喪親者連忙移除亡者房間的遺物,或做出重大的生活改變(譬如:轉校、離職或者搬遷)
這只會讓喪親者需要花上更大的努力去調整自己的生活步伐。讓他用自己的步伐去決定他何時願意割捨亡者的遺物,去決定哪些是一定要留下的遺物來作紀念品。
6.請別把彼此的哀傷做比較
請別建議剛失去孩子的父母再考慮生個小孩,或提醒失去孩子的父母他們還幸運地擁有別的孩子。你的善意建議只能讓喪親者對你產生厭惡感,或自責為何無法如你所期待的那樣釋懷、開朗。這會讓哀傷的療癒過程愈顯困難。
7.你允許喪親者擁有獨處的空間
你不需要時時刻刻對喪親者表達關懷。悲傷也是需要獨處的。然而,有些時候是我們不知道如何面對喪親者,而以此為藉口,將他孤立。
你可以試著邀請他:「當你需要我陪伴你的時候,不妨打個電話給我。」或者你可以再主動一些:「下週六晚上,我們吃頓晚餐吧!」然後你就必須要等待。如果他想要獨處,他會婉拒你的好意;如果他希望找人分憂,那麼我們的邀請或許就可以讓他有一個空間,去梳理他的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