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邊疆到底去了哪裡?為何讓人比被判死還絕望?揭古代讀書人心中最深的恐懼

2019-09-17 17:44

? 人氣

在古代,流放真的很可怕,畢竟消息不流通,路上交通也不好,要是被放到鳥不生蛋的地方,可能在路上就歸西了。(示意圖非本人/ Xun Chen@youtube)

在古代,流放真的很可怕,畢竟消息不流通,路上交通也不好,要是被放到鳥不生蛋的地方,可能在路上就歸西了。(示意圖非本人/ Xun Chen@youtube)

不論是歷史上還是在影視作品中,我們總是很常聽到「流放」一詞,而每當被判流放時,每個罪人都是一臉絕望、臉色蒼白,流放真的那麼可怕嗎?為什麼古人的反應跟被判死刑差不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原來在古代,流放真的很可怕,畢竟消息不流通,路上交通也不好,要是被放到鳥不生蛋的地方,可能在路上就歸西了,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更不用說中國古代熱門的流放地都在極南或是極北,南方充滿毒蟲和瘴氣,北方則會冷死,最重要的是,在那裡遠離朝堂,很快會被世界遺忘,對想當官一展抱負的人而言,實在是非常絕望……

若被流放,人生無望

或許現代人會想:流放不就是到比較遠的地方嗎?還活著就有可能再回去,為什麼要這麼怕?這就要從古代的角度去看,才會比較能理解古人的痛苦。

當時,犯人要用雙腳走去流放地,而古代不比現代,交通不方便,沿路的環境更是惡劣,很多人在半路上就撐不住了。就算平安到了流放地,也是另一種折磨的開始,流放的刑期都是十年起跳,最高到無期(皇帝忘記叫你回來了),試想在一個陌生的荒涼地方,方圓百里可能只有你一個人,環境惡劣,周圍充滿未知的生物和極端的氣候,還要在這裡度過下半輩子,想想就崩潰。

再者,皇帝判你流放,基本上就是希望你遠離朝政、不要來亂,所以大部分被判流放的人這輩子的政治生涯算是完了,而古時候有多少人十年寒窗苦讀,一生的目標正是考上科舉做官呢?當被流放時,不就等於這一生已經失敗了嗎?當然,有很多人是皇帝看不爽、但又不能明目張膽地判流放,就會以貶官的方式,把人送到遠得要命的城市當官,再「不小心」忘記叫你回來,四捨五入也就等於流放了,所以被貶官到偏遠地區的文人們才會一直寫文抱怨,因為他們內心真的有滿腹委屈啊!

(示意圖非本人/ Xun Chen@youtube)
(圖/ Xun Chen@youtube)

天高皇帝遠,只好寫廢文:和鱷魚說話、爬山練身體

既然都無法實現人生理想了,這些被流放的文人在荒郊野外能做什麼呢?當然是不斷發文黑特朝政,再多說兩句「看吧,沒我果然不行!」想要再喚起皇帝的記憶、把自己叫回去上班,所以就誕生了許多現今所說的「經典之作」。像因為把佛骨說成雞骨頭而被貶到潮州(距離長安1852公里)的韓愈,就在潮州練起爬說語、寫了篇跟鱷魚對話的《祭鱷魚文》,叫鱷魚們乖乖聽話、不要來亂,據說就真的沒有鱷魚擾民了。他還寫了求情的懺悔信,跟皇帝說自己知道錯了,請皇上看在他又老又窮、女兒在貶官路上死掉、孤身一人好可憐讓他回去(那當初為什麼還要諫佛骨......)。

因為永貞革新失敗而被貶到永州(距離長安1219公里)的柳宗元,堪稱是「貶官廢文王」,大家應該都在國文課上學過他的「永州八記」之一《始得西山宴遊記》,但那其實就是爬山遊記,八篇都是相似內容:今天爬了這座山,山好高、蟲好多,還有奇怪的石頭,我過得好苦但我不說......不就是討拍廢文嗎!而最遠被貶到海南島(距離開封2013公里)的文學大家蘇軾,在黃州惠州澹州的貶謫生活中寫下了一堆吃好吃的肉、喝好喝的酒,外加一些摻有釋道思想的人生哲理日記,可以說是自我激勵的雞湯文始祖。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佳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