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在人間》選摘(4):相濡以火鍋

2016-09-25 12:00

? 人氣

儘管我經常給朋友推薦北京最火爆的火鍋店—海底撈,因為它的湯底很清淡,容易上口,特別適合火鍋入門,但我自己去的次數並不多。有朋友問原因,我解釋說,海底撈是無渣火鍋,湯裡沒有成型的作料,看上去很乾淨方便,但它就像一個討人喜歡的自來熟交際花,貌似容易接近,時間長了也不會有什麼進一步交流,可敬而不可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而普通麻辣火鍋就不同了,它更像一個內向的人,你需要時間,慢慢等它散發自己的魅力,而且時間越久,味道越濃...你要是喜歡誰,不妨提前兩小時找一家有底料的火鍋店,早早開火,想像著郫縣豆瓣、蔥結薑片蒜瓣,以及草果丁香花椒辣椒不斷充分交融磨合,小火慢慢熬著,等那個人來吃...

當然,「那個人」必須是一個喜歡吃的實在人,吃飯是你們的目的,這樣你們才能在享用美食的同時享受相濡以沫的人生。相反,如果吃飯只是手段,「那個人」更喜歡情調,我看最好還是去那種分餐制的地方,最好結帳也是AA制,這樣才匹配。

我打心眼裡佩服那些官場、商場、名利場的場面人,儘管面和心不和,為了利益也要歡天喜地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偶爾挾菜,還要領取一雙男筷子(也叫公筷)給對方伺候著,講究!這時,聚餐已經不是攝食的一種程式,更是某種社交性的禮儀。

在特有風格的場所,吃著特有規矩的菜餚,彼此之間相敬如賓,心裡卻盤算著各自的心事...「既然不是仙,難免有雜念。」李宗盛老師形容這類人吃飯的作風是:「刀叉放兩旁,鮑魚擺中間...」李老師的這首歌名叫《凡人歌》。如此吃飯,是夠煩人的。

作者|陳曉卿

紀錄片導演,美食專欄作家。1965年生於安徽靈璧,1989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後,進入中央電視臺工作至今。1991年開始拍攝和製作紀錄片,作品有《遠在北京的家》《龍脊》《百年中國》《一個時代的側影》《甲子》等。2012年,領銜製作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央視首播後引起廣泛關注,後陸續在臺灣、香港、新加坡等地播出,影響遍及海內外,成為年度話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圓神出版《至味在人間:跟著「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品嚐大江南北的家鄉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