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身邊都有一兩個白目朋友,講話超直接、一開口就是得罪人,穿新衣服可能會被他說「你穿這樣超胖的!」你新居落成也可能被他酸「買房cp值那麼低,還不如租,買房有夠蠢的!」說話是一門藝術,從話語中往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這種人常常令人不愉快,但他卻自認為自己「很真誠、不做作」。究竟這種人的「真誠」可不可取呢?《今天就脫魯的競爭力》一書的作者楊奇函認為:「真誠跟白目是兩回事,不管別人的感受,那叫做『自私』。」
不要用說話直,來掩蓋自己的白目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遇過這樣子「白目當有趣」的人:對你說出頗為難聽的話,而後卻又會說「抱歉,我這個人講話比較直。」、「我不喜歡拐彎抹角,我是為你好。」諸如此類卸責的話。但即便是出自於好意,愛講傷人的話,也並不可取。
很多人會說「我只是講話比較直接而已,這不就代表我很真誠、人品很好嗎?」但其實講話直接跟人品好從來就是兩回事。講話比較直,也不代表這個人為人真誠,相反地,這樣的人只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非但不能稱作真誠,甚至可以說是「自私」。說話不懂得修飾,往往只會帶給他人不好的感受,還會讓人漸漸地不想靠近這個講話帶刺的人,把身邊的人都趕跑。
有好的EQ,再談真誠
楊奇函就直白地說:「人品,從來就不是腦殘的附屬物。」何謂人品?一個人要遵循基本的道德規範、對人有同理心、尊重別人,才能稱得上人品好,而講話就是人品的一部分。認為自己講話直接就是人品好、很真誠,根本是大錯特錯的想法。真誠的人,往往不會用講話直接來傷害別人,在開口時,也會將對方的感受一併考慮進去,這種為他人著想、克制自己的心,才叫做真誠。若是無法將他人感受納入你的考量範圍,就算講的話再正確,別人也不想理會你,這樣自以為是的假真誠,除了傷人之外,對社會並沒有幫助。
楊奇函也提到:「真誠、正直、坦蕩都有一個核心,就是『真』,說真話、辦真事、求真知。『真』強調的是對待事物的態度。」要根據不同的人、事、物,做出相對應的反應,這是一個能力、技巧,也這就是所謂的EQ,EQ足夠,你的真誠才能對社會有幫助。
EQ是需要慢慢培養的,透過與他人的互動來調整自己的說話方式。這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很重要,無論是在校園或是職場,都需要這樣的能力。在團體中如何說話、如何說好話、如何把話說好,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之後才能去建立起好的人際關係。這是一種基本能力,也是在社會上生存必須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