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德國,許多人腦中都會浮現「愛喝啤酒」、「留學免學費」、「生活品質佳」、「日用品價格高貴」等印象。身為世界強國之一的德國,在歐洲的政經上佔據著一席之地。對於這個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國家,身在台灣的我們其實懷有不少刻板印象。今天,筆者將以留德學生的身份,探究台灣人對德國三大迷思。究竟在德國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呢?
1. 德國生活大不易,日常用品價格高?
多數人普遍認為,歐洲的生活品質被追捧的如此高,日用品價格肯定也是台灣的好幾倍,那你就誤會大了──至少在德國並非如此。德國的日用品並不如想像中昂貴,有些甚至比台灣來得便宜。
在德國,隨處可見超市及藥妝店推出各種自有品牌,透過降低開發成本來壓低價格。舉例來說,德國知名連鎖藥妝店dm最出色的自家品牌即是Balea和Alverde,這兩個品牌販售產品包羅萬象,從盥洗用品、保養品,甚至是藥用軟膏,都能見到這兩個品牌的身影。而價格究竟有多實惠呢?最低能以台幣20元的價格入手一罐300毫升的Balea沐浴乳,且有超過15種香味及清潔、潤膚效果任君挑選。如此高的性價比,也難怪Balea能讓許多人當地人及外國人都愛不釋手。
愛喝牛奶的人的天堂,一公升牛奶不到台幣30塊。
台灣隨處可見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裡頭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連鎖超市的生鮮和零食更是琳瑯滿目;相較之下,德國超市內蔬果種類雖不如台灣多,但也稱得上一應俱全,每種商品至少都有五種品牌任你挑選,牛奶和優格更是便宜的嚇人。大多數日用品也可以在超市內找到,不必另外跑一趟藥妝店。
對德國人來說,每週至少逛一次超市是基本日常。儘管只有少數超市會營業到凌晨12點,商店大多會在8、9點關門休息,且每到週日商店都不營業,但人們早已習以為常,對他們來說並不構成困難。
2. 「廚藝再糟都得學煮飯!」是真的嗎?
德國的物價在歐洲算低,多數餐廳的價位和台北的餐廳差不多。當然,在德國找不到路邊銅板美食,要找到如台灣小吃的平價美味更是難如登天。最普通的咖哩香腸或沙威瑪也至少要2、3歐,若三餐老是在外,平均花費至少15歐跑不掉。所以才會有「每個人都要會煮飯!」的說法。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倒也不盡然。
比起台灣人,德國人對「吃」實在不大講究。
在德國,餐餐外食的人大有人在;即使下廚,也不會像台灣餐館一樣蒸、煮、炒、煎、烤、炸樣樣來;更別提許多德國人甚至沒有每天固定三餐的習慣,餓了才會吃飯了。土司抹果醬、塗奶油或麵包夾蕃茄、生菜和火腿就能當早餐,晚點餓了就帶點生菜沙拉出門,生吃蔬果條當零食也很常見。晚上或許會稍微下廚,但頂多是用炒鍋把醬料和食材混合弄熟,能吃就好。值得一提的是,德國人倒是很喜歡做烘焙,一般超市就能找到各種烘焙材料。比起要特地跑趟烘焙材料行才能找齊所有用品的台灣,這方面德國實是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