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掩蓋尿尿聲發明「音姬」沖水時水箱會同時噴水讓你洗手…日本廁所的創意,外國人很不懂

2019-11-21 11:52

? 人氣

免治馬桶的按鈕遙控盤。(圖片:作者/想想論壇提供)

免治馬桶的按鈕遙控盤。(圖片:作者/想想論壇提供)

為了2020年即將舉辦的東京奧運與帕奧,日本正積極進行比賽場館建設與日常對策,之前日本想想的專欄中曾提到購買票券的「黃牛問題」以及素食者的「飲食議題」,這次也欲從生活面出發,來聊聊大家每天都會接觸到的「廁所」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廁所不分性別、年齡、國籍,每個人都一定會使用到,對觀光客來說,其實再多的「賓至如歸」,都不及基本需求的完善。非營利組織「日本廁所研究所」曾在2017年時提出一項調查報告,他們蒐集了2,141名不同性別、年齡、國籍的受訪者意見,整理出受訪者們使用廁所時,感到困擾的五「不」,結果包括「不放備品」、「看不懂」、「不能用」、「不想用」與「不關心」。

首先是「不放備品」,人們在廁所裡找不到衛生紙、肥皂、擦手的紙巾,或是根本找不到廁所。接著是「看不懂」,包括廁所的位置、沖水的方式、男女廁的辨識度不夠高等。有時候人們也會發現廁所沒辦法沖水、門打不開或關不起來,所以「不能用」也讓人很困擾。接著是廁所的環境,如果很髒、很暗、味道很臭、感覺很老舊陰濕、太窄、有蟲等,都會影響使用意願,因此「不想用」。最後則是「不維護」,比如明明環境髒亂卻沒有人清理、使用廁所的習慣不佳等。

不同的族群對廁所的需求與使用方式也不盡相同,比如說對身障人士而言,希望在階梯或較高的地方增加扶手,以及難以使用蹲式(和式)廁所;對聽障者而言,會很難一眼看出廁所是否有人使用、是否有人敲門;也有外國籍受訪者表示,馬桶座的功能太多了,連使用方式都搞不清楚,反而不方便。當遠離東京、大阪這類核心大都市時,郊外、鄉里公廁的維護觀念較淺薄,因此就常出現「不想用」的情況。

(圖/想想論壇提供)
2014年曾在東京台場「日本科學未來館」裡展出的「廁所展」,展覽內容即是在呼籲大家廁所的重要性。圖片:作者/想想論壇提供)

這項報告為2014年至2015年進行的調查,經過數年,情況已有不同,畢竟前往日本旅遊時,大部分人的廁所使用經驗都不錯,環境乾淨就先大加分。但日本的廁所並不是一開始就那麼好用。日本於1914年出現了第一座西式沖水馬桶,發明者為日本知名衛浴設備公司「TOTO」的創始人大倉和親。大倉和親後來在1917年創立「東洋陶器株式會社」(TOTO的前身),而歷經過1923年關東大地震,導致東京都地區的排水系統重新修整,又經過二次大戰後,TOTO公司提升了金屬配件、陶瓷品等產品的生產技術,這才讓西式沖水馬桶漸漸普及。

不過現在讓人總一試成主顧人的免治馬桶,要到1980年才正式推出,推出當時由於造價高昂,僅在高級飯店或百貨公司設置,後來隨著技術提升、生產線逐漸到位,才成為家庭日常衛浴設備,也是公共場合必備的設備。免治馬桶不是只會「噴水」而已,學問多得很。比如說馬桶蓋本身的溫度可隨氣溫與個人喜好調節、噴嘴位置可前後移動、水流強度能自由調整,甚至陸續還增加了按摩、省電、殺菌、除臭等功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