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做出了一個名單,列出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其中有一個中國人的名字不僅身為榜上少數的中國人,在19世紀他在美國商界幾乎是無人不曉的的大人物,更是美國鐵路大王。清朝時期世界首富、十三行貿易的商業鉅子,伍秉鑑最後大筆捐款讓他成為紅頂商人之列,但比起這頂官帽更精彩的是他在十三行貿易中寫下的傳奇。
「十三行」總商 對外貿易霸主
1757年,乾隆皇帝一聲令下,清朝進入了鎖國時期。海禁政策讓清朝的對外通商僅剩廣州一口通商,廣州地區成為全球貿易的重鎮,也是中國對世界的唯一開口。當時與外國的貿易往來透過「行商」來進行,聚集在廣州地區最興盛的其中十三家洋貨商行被統稱為十三行,從此「十三行」成為對外貿易的代名詞。在全球化的海上貿易發達的十八世紀,十三行扮演了壟斷中國對外貿易的角色,「銀錢堆滿十三行」的繁盛景況造就出了一批富敵國的十三行商人,伍秉鑑就是其中鼎鼎大名的一位。
入主十三行要先從伍秉鑒的父親伍國瑩說起,伍國瑩繼承家業時伍家還只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本商家。當時廣州的十三行崛起,伍國瑩便在十三行總商「同文行」中擔任賬房,開始接觸會計與投資、與外商往來累積實力和資產,後來創立了自己的行商「怡和行」。伍國瑩死後伍秉鑑在1801年接手掌管怡和行,在他的經營下,怡和行在五年內就從還是新創公司等級的菜鳥竄升到可以與身為業界龍頭的同文行並肩角逐的地位。
伍秉鑒的家族世代居於福建泉州地區,在閩南的丘陵地形發展出種茶的家族事業。種茶的優勢搭上了當時世界貿易的茶葉熱潮,讓怡和行很快在廣州十三行站穩地位。當時茶葉是對外貿易的大宗商品,許多行商經營的買賣都以茶葉為主,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怡和行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靠的是對品質的嚴格把關。怡和行要求茶葉的品質,在商場上主打精緻高價的路線,漸漸的建立了品牌形象,「怡和行」的商標也成為茶葉品質的保證。不僅在商品的質量上下足功夫,怡和行同時在品牌誠信、可靠度上做出良好的口碑,準時交貨、與客戶保持良好的關係,是外國人眼中值得信賴的優質商家。
資產遍及各國 外國商人眼中的「教父」
17到19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縱橫全球貿易的商場,其在十三行貿易中亦佔據了重要的地位。怡和行創立之初,英國東印度公司正想在中國扶植一個走私鴉片的夥伴,因此協助了怡和行的成立。伍秉鑒接手後更是備受青睞,成為了東印度公司茶葉的主要供應商,每年的交易額可高達百萬兩白銀。
習慣與外商打交道的伍秉鑒深諳國際市場上成功的要點,站在中國對外的窗口,他知道要能在世界貿易的國際商場上開拓藍海,積極的朝海外拓展新的領域是必備的眼光。在做生意的過程中他間接得知了一位做棉花買賣的印度商人詹姆塞特吉·吉吉博伊,伍秉鑒看準的印度市場的商機,開始與詹姆塞特吉·吉吉博伊有往來,日後就靠著詹姆塞特吉·吉吉博伊擔任怡和行在印度的代理商,成功開啟了與印度的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