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戰爭到底打了八年還十四年?仇日情結的塑造,其實是國共內戰的延長啊

2017-01-18 15:28

? 人氣

據悉,中國媒體《新京報》證實,中國教育部教育二司確認了近日網上流傳的《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該文件的確由該司所發,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實。中國教育部人員表示,「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是貫徹中央相關精神,2016年10月,國務院相關領導就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圖/想想論壇提供)
1931年9月18日,日軍佔領瀋陽。(圖:維基百科/想想論壇提供)

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所以將習稱的「八年抗戰」延長為「十四年抗戰」,按中國學者看法,係因前六年是局限於東北和華北部分地區的戰鬥,而後八年則是全中國烽火處處的全面抗戰。全面抗戰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就是說是國民黨連結共產黨和其他黨派的結盟行動;反之,前六年則係共產黨獨立領導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總之,共產黨好領導、毛澤東好棒棒!

這也是習核心繼「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最忠實繼承者」的談話後,另一次磨刀霍霍的文化霸權爭奪戰。針對北京政權的說法,老軍頭郝柏村回應說,「抗日活動」與「抗戰」是兩回事,不是有抗日活動就可納入抗戰範圍;且即使把時間推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抗戰也不是共產黨領導的。如此的反駁論調還算公允有力。相形之下,陸委會關於「中國大陸方面應客觀看待、正確面對抗戰的完整史實,不要刻意扭曲或抹煞,強調還原戰爭真相的本意在於凸顯和平的可貴。」的宣示,就不免讓人打瞌睡了。

(圖/想想論壇提供)
關於對日抗戰究竟由誰主導的爭議,國共雙方從來就吵嚷不休。(圖:維基百科/想想論壇提供)

其實,關於對日抗戰究竟由誰主導的爭議,國共雙方從來就吵嚷不休,尤其2015係「對日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雙方都動用龐大的文宣史料來為己撐腰。是時馬英九政權除了力主國民黨是正統領導者,更將「光復台灣」納為宣傳重點,馬英九爭正統了無新意,但反獨是真;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了國共合作,固然承認蔣介石為抗戰領導中心,但也主張共產黨的側翼輔助功不可沒,祇是兩年後又反客為主,再度強調共產黨的抗日領導地位。

共產黨提出「十四年抗戰」似也不是新創,祇是如今白紙黑字正式入教科書。而在台灣,以往青年黨的沈雲龍等人就曾有類似主張,但似未化為系列的文字,當然更沒形成輿論。倒是日本方面,思想史家鶴見俊輔早在1956年就率先使用「十五年戰爭」用以剖析日本走向軍國侵略的前因後果,其後包括家永三郎等學者也紛紛跟進。這些自由派學者不執泥於太平洋戰爭和1937年華北事變(盧溝橋事變)的時間點,這是提到思想層面的自我批判角度,證明了日本國內檢討戰爭責任的內省力量絕不容小覷

(圖/想想論壇提供)
1945年9月9日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作為中國全權代表在日軍投降書上簽字。(圖:維基百科/想想論壇提供)

回頭看國共兩黨爭正統,除了成王敗寇的叢林法則在作祟,實在沒啥深刻的內涵,更因為雙方都很心虛,所以史料呈現都祇拿出於己有利的部分,尤其共產黨更是扭曲誇大,純然的收割大隊。簡單講,無論國民黨或共產黨都沒能力打敗日本帝國侵略,1937年盧溝橋事件後的蔣介石發表《廬山聲明》揭櫫弱國的最後底線,這的確是開啟第二次中日戰爭的重要談話,但1937年下半年,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Oskar Paul Trautmann)曾積極協調中日衝突,但因日本軍方被一連串的勝利沖昏頭,且近衛文麿內閣進一步發表「不以國民政府為談判對手」的聲明,致使陶德曼調停失敗以終,爾後蔣介石祇能拿「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獨自應戰,直至1941年12月9日中國才正式對日、德、義宣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