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會把希特勒公仔當文創商品賣嗎?從中正紀念堂,看台灣只做半套的轉型正義

2017-01-19 11:18

? 人氣

新政府選前高談轉型正義,選後進度停滯,相信很多人都很不滿。位於台北市市中心,佔地廣闊的中正紀念堂,無疑是轉型正義是否及如何實踐的重要指標。新政府上台要八個月了,我們就來看看中正紀念堂有沒有什麼「轉型正義」的轉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那尊「全球聞名」、至今仍是臺灣對外觀光宣傳重要圖騰的蔣中正銅像就不用說了,依然好端端的坐立於廟堂之上,接受衛兵的守護,成為觀光客相機底片的殺手,是莘莘學子校外教學的最佳地點。如果說銅像一時間搬遷不易,且因目標過於顯著恐引起反彈聲浪而暫不搬遷,那勉強還可以理解,但總可以從比較軟性的面向來處理吧。所謂的軟性面向指的是位於在那尊「宏偉」銅像下方的蔣中正展示廳。

(圖/作者攝|想想論壇提供)
(圖/作者攝|想想論壇提供)

不看還好,一看差點吐血。展示廳的名稱叫做「永懷領袖文物展視室」,這個名稱大概從創立以來就沒改過,政黨第三次輪替了還是沒改,「永懷領袖」四個字已經為裡面的展示內容定了調。展場雖然運用了一些新科技,要拉近沈悶歷史與參觀者間的距離感,但內容普遍停留在「歌功頌德」,內容之八股還真讓人誤以為是在讀以前的歷史課本,只是照片放大,文字放大而已,與十幾年前筆者還是中學生時來參觀的感覺幾乎沒有改變。

(圖/作者攝|想想論壇提供)
(圖/作者攝|想想論壇提供)

現場展示的文物中有一類特別多,就是蔣中正歷年來所接受的各式勳章,彷彿在暗示(其實是明示了吧)觀光客說蔣中正有多麼偉大與不凡。在蔣中正長達89年的歲月中,最後的25年,超過四分之一世紀是在臺灣度過,最後也是「客死臺灣」,展場中固然有一區塊專門介紹在臺灣的蔣中正,但基本上只談蔣中正對臺灣經濟有多大貢獻,談他有多親民這一類,至於蔣中正對臺灣這塊土地與人民更刻骨銘心的歷史卻是隻字也未提

近年來隨著蔣中正日記的開放,中國近代史學界掀起一股蔣中正研究熱潮,研討會一場一場開,論文一篇一篇產出,更促成兩岸史學界的合作,兩岸學者都宣稱要讓蔣中正從神壇上走下來,還原他的真實樣貌。探討的議題,蔣中正與外交、國防、政治,不用說當然是熱門題目,其他較「軟性」的議題諸如蔣中正的愛情、親情世界、宗教信仰、閱讀習慣、休閒活動等,什麼都可以談,什麼都不奇怪,唯獨有一個主題,這些學者死也不談,彷彿在蔣中正的生命中沒有這件事一樣,那就是戰後臺灣的白色恐怖。回到「永懷領袖文物展視室」來,裡頭展示了不少蔣中正的文物、文稿,連穿過的衣服,坐過的車子都展示出來,牆上的照片也不少,展示版上的文字也密密麻麻,但看來看去就是沒有任何一丁點與白色恐怖有關的描述。

(圖/作者攝|想想論壇提供)
(圖/作者攝|想想論壇提供)

蔣中正毫無疑問要為戰後臺灣的白色恐怖負責,先不說什麼動員戡亂、戒嚴體制對人權所造成的侵害,光是蔣中正親筆定奪的政治案件就不知道有幾件,在他大筆一揮之下,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改為死刑的不知道有多少。而「有趣的是」展場中有一處空間特別騰出來,複製出當年蔣中正在總統府辦公室辦公的模樣,據一旁告示牌上的解說,為了重現當年的歷史原貌與空間氛圍,特別到總統府實地丈量空間尺寸。這樣的場景當然成為外國觀光客拍照背景的首選,相機手機拍照的咖擦咖擦聲此起彼落,但有哪位觀光客知道當年蔣中正就是在這個空間,在這張桌上,坐在那張椅子上,拿起那支慣用的紅筆,把部屬送上來的政治案件判決書大筆一揮改成「死刑可也」?觀光客在拍照的同時,又何嘗知道這個空間對於政治受難者而言是難以言喻的苦難場域?還原蔣中正的真實樣貌,難道不該是功過並陳嗎?一個兼具教育意義的展示空間可以如此偏頗地呈現歷史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