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知道IKEA不耐用,為何還是瘋狂買?這牌子有一種精神,台灣很少人做到

2017-01-26 11:41

? 人氣

IKEA低價位傢俱真的很不耐用,這可說是公開的秘密,但為何明明不耐用,卻還是讓全球為IKEA瘋狂?

一名常逛IKEA的網友,提出他的深度觀察,同時也指出IKEA值得台灣產業學習的一點:「別人願意跟你買單才有生存機會,就像IKEA,只要有研發能力,紙漿賣到全世界!」

IKEA是一種全球化的範型/犯行 ,我不太知道文中34 歲的年齡區分是怎麼界定的(編按:係指風傳媒〈為何人過了34歲就會遠離IKEA?消費者真實心聲〉一文),但這個年齡區分若有意義以及其合理性,倒是可以當成某種觀察座標,不過這不是本文重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IKEA創造了很多優勢,以及他自己的know how,讓他開創了某種全球化的有效模式,包括「生產與市場之全球佈局」、「簡化工法降低價格與技術門檻」、「綜合優勢讓商品價格下降」、「建構生活風格以方便跨文化的穿透」,是個非常成功也非常厲害的企業。

商品價格的便宜,主因之一來自全球化的佈局。以前台灣還接得到玻璃品的代工訂單,現在都在對岸或越南,我去IKEA有個興趣,就是會去查看每項商品的製造地,每隔一段時間其商品在製造地的變動(如盆栽陶缸在越南生產,織品在南亞各地),以及不可思議的低價(生產地的環境與社會成本外部化),這些變動,讓IKEA的展場像是個反應生世界生產力流動的地圖。

商品價格的便宜,也來自其研發能力。設計我們就不說了,這部份見仁見智,細緻精密當然談不上,但文青痞子風的基本感仍算到位,「精簡工法與控制成本」這種剛性要求下的所創造的合理性,必然會有一定的美學效果,而IKEA在木料的使用與再利用上,也有其研創落實的能量。

若你稍稍了解木材,會知道關鍵當然是「材種」,IKEA不會用什麼貴木,那是稀有資源,但即使是普木,木材至少有板材、片材、合版、合成料搭配等各式因類型而價格完全不同的區分。

IKEA連木屑都再利用,透過壓密加熱的再加工技術,讓木屑都能聚合成版,那些極便宜的LACK邊桌、BILLY書架都是這種產品,不耐用、會變形是很自然的,用白話一點來說,這些都基本上可以視為是一種「紙漿傢俱」。

〈為何人過了34歲就會遠離IKEA?〉這篇文章很多人有共鳴的第5點,「桌面桌腳分開買其實也沒多便宜」,就會看出IKEA模式的限制。

因為這種大面積桌子(即使基本上還是片材黏合),以及桌腳(因結構強度,都要用實木腳料或金屬)都有其「實材成本」,金屬件更是材料反應成本的物項,所以,這類產品當然不會像其他透過紙漿加工或是原料勞動成本低廉的產品,讓你有C/P值超高的感受。

但 IKEA很厲害,用「3件低價紙漿 + 5件平價凡品 + 2件特有設計、研發、代表作(如 Poang 椅)」這模式來創造了全球性跨文化的生活風格,也許34歲後的你將越來越少走進去,但這就夠了。

(圖/IKEA USA@facebook)
身為IKEA代表作的Poang椅子(圖/IKEA USA@facebook)

寫了不少,其實想說的是,台灣要生存,必須爭取自己成為「全球模式輸出的地方」,這裡對全球化的動力、樣態、千變萬化的瞬時新局,都應該要比別人更在意、更重視,因為你必須能把你的想法產品服務輸出、賣給別人,別人願意跟你買單,才有生存機會,就像IKEA,只要有研發能力,紙漿賣到全世界。

*作者簡介:一個繽紛宅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Sting Leon個人臉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