熾烈的豔陽直直地曝曬在屋埕上,連屋頂的紅磚瓦片都發亮了,承載了近一世紀家族記憶的三合院起家厝,總是維持著一幅歸園田居的安靜氣息,陳俊言建築師的台南學甲老家亦然。往往想要改造起家厝,和傳統觀念磨合,都必須克服許多外力阻力,尤其近百年屋齡的合院以改建取代修復,更是溝通上的大工程。
當新舊建築面對面對話時,不僅止於記憶的延續,也注入自然環境的思考,在過程裡學習尊重老一輩人的建築倫理,愈能體會庄腳所在濃濃的人情味。
傳統三合院 正身護龍連結又獨立
許久回到台南學甲老家一趟,陳俊言一進門就顯得十分放鬆自在,對於從小就搬到都市居住長大的他,偶爾能夠遠離城市裡的熙熙攘攘,總是分外珍惜如此恬靜的鄉村時光。
座落台南學甲中洲里的這棟屋齡近百年的傳統三合院,是陳俊言建築師的台南老家,承載著陳俊言家族的三代歷史生活記憶,由於阿公過世之後,加上多數家族成員皆已在其他城市落地生根,學甲三合院老家閒置了一段時日,於是經由家族成員達成共識之下,決定進行改建。
陳俊言說,「長輩們原本考慮的是修復老屋,但後來在建材、功能性、預算等多方考量之下,還是評估採取改建是最可行的」。整個改建計畫最主要的核心原則就是合院要維持,在中國倫理觀念裡,正廳為祭祀與接待賓客之處,所以陳氏家屋祖厝的正廳維持原貌及祭祀功能,而僅對右廂房著手改建。
從右廂房大門入口進入時,「澤惠農友」的匾額首先映入眼簾,阿公那一代是務農子弟,不難理解老一輩人對起家厝的重視程度,傳統規矩亦不能便宜行事,因此護龍廂房的建築高度不可高於正身正廳,從外觀看上去,建物本身高高低低一目瞭然,甚至最初是平屋頂草圖,亦因長輩們有所堅持,依然遵循傳統三合院斜屋頂造型,陳俊言笑說自己是學院派出身,建築設計難免會有較多想法,但在首次嘗試改造老屋之後,反而愈來愈喜愛斜屋頂的親切感。
一般而言,傳統三合院正廳主屋為坐北朝南,護龍廂房方位為東西向,隨著太陽位移,每天下午可遮蔭的範圍會愈來愈擴大,至於在室內時,因為主屋和倉庫前後兩處天井的空氣對流,以及正對入口大門開闢的天井,引入充足的採光,自然通風不僅可排除濕氣,同時有助於減輕耗能,也算是符合節能環保概念設計。
每每說到鄉下人家人情味濃,總是印象深刻,以前門不閉戶也不怕宵小,陳俊言特別強調「客廳代表家族公共空間,是改建的主軸」,而且客廳的桌椅板凳原原本本保留著,老屋拆下的木樑拼接拋光變成茶桌,客廳一隅擺著阿嬤化妝鏡,老家的記憶都還在,回家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