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如同內臟的一面鏡子,一些細微徵兆,可能在告訴你身體出問題了。特別是出現與一般皮膚不同的明顯變化,須盡速就醫。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除了常見的皮膚疾病,一旦出現微妙變化,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警訊,反映出內臟疾病正默默侵襲著人體,要多加留意。
痣的變化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成年還長痣屬正常現象,要注意的是痣的大小及變化,可掌握「ABCDE」原則來觀察,如有下述情形,可能有惡性變化。
A (Asymmetry,不對稱):痣的左右上下不對稱。
B (Border,邊緣):邊緣不規則、不平整,如有缺角、突起、呈鋸齒狀,或與正常皮膚交界不明顯。
C (Color,顏色):良性痣多為單一色,通常是棕黑色。如痣的深淺不一,攙雜不同顏色,特別是顏色很深的要小心。
D (Diameter,直徑):直徑大於0.6公分。
E (Evolution,演變):痣在短時間急速變化,例如隆起、變大,或表面有潰瘍、出血、疼痛及瘙癢等症狀,也要特別注意。
至於紅痣有沒有問題?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烏惟新說,大部分紅痣是「櫻桃血管瘤」,屬良性無害的血管增生,往往隨年紀增長變多,又名「老年血管瘤」,健康上通常不需處理。
腳底長黑斑
「黑色素瘤」是皮膚科會致命的惡性腫瘤,烏惟新表示,國人最常見的黑色素瘤是長在腳底的肢端黑色素瘤,如果大於60歲,腳底新長出原本沒有的、直徑0.6公分以上的黑色斑塊,強烈建議要就醫。
但並非長在腳底或手掌的痣都有問題,門診常有年輕人要求除手腳掌的痣,但大部分為良性。在台灣,肢端黑色素瘤多半發生在60歲以上,且多為從正常手腳掌皮膚原發性長出,不是來自手腳掌的痣,毋須過度恐慌。
指甲有黑線
指甲冒出黑線或黑斑,代表製造指甲的指甲母質黑色素細胞增加,可能是斑、痣,也可能是黑色素瘤。
烏惟新說,醫學統計,如果多根指甲變黑、兒童或青少年時出現、顏色淺灰,較沒問題;但如果是單隻(尤其是手拇指、手食指、腳拇趾)、40∼60歲出現,且黑線又粗又深或愈來愈黑,便須警覺就醫。
若連指甲周圍皮膚也變黑,通常是不好的徵兆,得做指甲母質切片檢查。
頭皮變紅、凸起
皮膚「血管肉瘤」相當罕見,好發在老年人頭頸部,常被頭髮遮蓋而不易察覺,梳頭髮如發現頭皮有異常腫塊或紫紅色斑塊、顏色不均,甚至潰瘍或出血,應盡速就醫。烏惟新說,他的恩師邱顯清教授特別叮嚀,一定要看病人「腳底有無黑黑的」、「頭皮有無紅紅的」,這兩種是最致命的皮膚科惡性腫瘤。
眼皮、指節冒紫紅色皮疹
「皮肌炎」為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可能合併惡性腫瘤。潘企岳指出,特點是眼皮有紅腫變化,手指關節背面也會冒出皮疹,顏色偏紫紅,伴隨肢體無力,如手舉不起來、無法爬樓梯等。當確診為皮肌炎時,會安排病人做癌症篩檢,臨床上曾有病人因此提早發現大腸息肉癌變。
嘴唇、口腔冒黑斑
嘴唇或口腔內突然冒出黑色斑點,不只一兩顆,而是十幾顆,要小心可能有腸胃道息肉。潘企岳指出,此症狀稱為「黑斑息肉症候群」,當皮膚或黏膜出現大量斑點,常合併有腸胃道息肉,有較高機率惡化成惡性腫瘤,應該及早就醫檢查。
黃斑瘤
眼皮長出黃色斑塊,潘企岳提醒可能是高血脂警訊,常見於上眼皮,特別是內側,但下眼皮也不少見,多發生在成年人身上。根據研究,有眼瞼黃斑瘤的人,約50%有高血脂症,但另一半的人血脂正常。烏惟新說,黃斑瘤型態很多,三酸甘油酯高的人會有全身分布數量眾多的發疹性黃斑瘤;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高的人,多半長在關節或肌腱的結節性黃斑瘤及肌腱性黃斑瘤。建議有黃斑瘤的患者應抽血檢查,才能確定是何種高血脂疾病。
胸前大片蜘蛛痣
潘企岳指出,前胸、上手臂出現明顯、大量紅色斑點,且狀如蜘蛛網,伴隨有疲倦感、食欲不振等情形,可能有慢性肝臟疾病,像是肝硬化、肝癌等,少數為懷孕或口服避孕藥所致,但也有人檢查後一切正常,單純是長痣。肝如果有問題,還會引發其他皮膚症狀,如瘙癢、黃疸等;此外,手掌魚際處如有泛紅情形,稱為「肝掌」,同樣要注意,應就醫檢查。
脖子膚色暗沉
頸部、腋下或腹溝股處,出現棕色天鵝絨般的變化,有點黑黑髒髒又毛茸茸的,並不是洗澡沒有洗乾淨,而是「黑色棘皮症」,可能是體重過重,分泌過多胰島素,進而刺激局部皮膚增生變厚,看起來顏色深沉、粗糙,又被稱為「糖尿病頸圈」。潘企岳說,有些肥胖學童已出現這種情形,應調整飲及生活習慣,以控制體重,避免將來糖尿病上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今周刊《生活i健康特刊:自己的肌膚自己救》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