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把妳身體的一部分切掉了,簡直像截肢…
英國倫敦的西方小鎮上,米莉安也在篩檢與切片上,得到與莫妮卡、派翠西亞相同的結果,她在醫生的壓力之下,僅因為診斷出癌前病變,就動了乳房切除手術。然而切除乳房後,她的心理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她表示:「他們把妳身體的一部分切掉了,簡直像截肢…」除此之外,她後來細細思索這整件事,深深懷疑:「這個手術真的有必要嗎?」、「誰可以證明我是撿回一條命,或白挨了一刀?」這個經驗,讓她的人生從此走上了一條從未想過的路…
醫生說的話,非聽不可嗎?
在台灣,人人談癌症色變,乳癌的死亡率是女性癌症第四名,發生率更是高居女性癌症的第一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亡妻林淑如、台大名醫柯滄銘的亡妻陳純貞、歌手阿桑,都是被乳癌無情地奪去性命。這更讓人們感慨:無論有多麼鉅額的財富、精湛的醫術或廣大的名氣,都無法抵抗癌症的可怕。
常見衛教知識也鼓勵女性,平時就要自己檢查乳房有無異狀、每年要定期去做超音波與X光的檢查,對於關心健康而定期進行檢查的女性而言,這部紀錄片猶如一記當頭棒喝:難道我們一直在白費功夫?
如果乳癌篩檢工作的診斷,其疾病定義是模糊的,甚至無法確認癌前病變會惡化成乳癌,僅憑著「可能」傳化成乳癌,就直接「治療」這些女性,那麼那些被「白白治療」而割除了乳房、生活遭逢巨變的女性,該怎麼辦?癌前病變一旦診斷出來,是否應該告知女性「做與不做」這個治療會面臨的風險,再讓我們自行決定要不要接受這個手術?但坊間的乳癌篩檢機構,有明確的告知我們這些資訊嗎?
在這個「醫學權威」至上的社會,我們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充滿了焦慮,健康資訊琳瑯滿目,我們卻難以分辨真偽。公視紀錄片《以乳房之名》,深切探討了一個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重要議題:我們該如何面對醫學的「專業建議」?而這些專業建議,我們該全然採納嗎?這些篩檢機構、健康政策的背後,是否跟某些集團有商業利益的掛勾,我們卻難以察覺?這部以乳癌篩檢為主題的紀錄片,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以乳房之名》紀錄片於2017年2月17日週五晚間10點於【公視主題之夜】播出
詳細資訊請上公視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