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際衝突時怎麼辦?心理師:以暴制暴不是妙計!請父母用「這招」教孩子處理…

2017-03-22 08:20

? 人氣

對剛進入學校就讀的孩童來說,一下子要與其他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相處,人際衝突是很難免的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面對人際衝突時,大人最不樂見的就是言語或肢體的暴力行為。但又因孩子們學習的能力特別強。只要有幾個小朋友先開始,其他人難免無意間模仿起來。學校恰好是孩子學習這類未來難以避免情境的好場所。

如果孩子在學校面對言語或肢體的欺負時,在面對這類議題時,家長也無須過度焦慮,反而可以把握機會,用有效的方法來引導孩子面對衝突。

當兩個孩子在吵架,接著打起來時,大人順口會說出:「不要再打架了!」又或者再順口補一句「還不停手,我要打屁股了!」對孩子來說,這種制止短時間可能有效,但是孩子們還是不知道這種狀況該如何處理。

1
加強孩子自我肯定的態度,勇敢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圖/kazuend@Unsplash)

面對這種難題,我們可以將心理學中自我肯定(self-assertive)的概念拿出來使用。

自我肯定不是「自誇」(說自己好棒棒),也不是單純等同於「自信」(對自己有正面看法),而是指在面對人際情境時(特別如衝突),我們能否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感受、看法與意見,好維護自己的權益、阻止個人權益被侵犯;同時,在此過程也必須尊重他人的權利與需要。

要加強孩子自我肯定的態度,勇敢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有以下原則可供父母參考:

1.當孩子感受到被惡意對待時,請讓孩子有機會先說出自己的感受:家長第一時間可先別急著找出「事實真相」,而是引導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探討孩子做出某些行為背後的想法,孩子期待這些行為可以有何效果等。在過程中,再慢慢把當時的狀況釐清出來。

2.教孩子認識適當的界線(包含身體界線、人際界線):透過具體示範或故事案例,教導孩子怎樣的行為舉止是「過界」的。遊戲時難免有所擦撞,與孩子討論怎樣的行為是故意,而怎樣的行為是無意的。與孩子討論,讓孩子心中評斷的準則可以被適當地建立起來。

3.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練習為自己的權益發聲:當孩子感受到被惡意對待時,無論是言語上被批評、肢體上被碰撞等。很重要的是,依據孩子個性量身打造,設計出適合孩子的因應技巧。如:活潑的孩子要強調的重點就是要留意到自己說話方式給人的感覺(像是聲音是否太大聲、太激動,可能會讓對方感覺自己在挑釁)、內向孩子要強調的則是如何有自信地說出自己的感受、練習面對自己在人際上的害怕。

角色扮演時的重點有二,(一)陪伴孩子區辨有意或惡意的作弄,以及(二)在感受到被惡意對待時,應該如何恰當的回應。

舉例來說,可以請孩子先描述當時狀況、自己的感受,以及孩子希望對方如何反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