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痘藥品中的「杜鵑花酸」跟杜鵑花什麼關係?醫師:我白眼都要翻到後腳踝啦!

2017-03-22 16:40

? 人氣

杜鵑花酸是許多人在抗痘之旅中會使用的藥品,之前在粉刺全攻略的懶人包中,有部分篇幅提到了杜鵑花酸的抗痘功效,但詳細的機轉當時限於篇幅沒有機會講清楚,這篇我們就一次讓大家完整搞懂杜鵑花酸,成為杜鵑花界的霸主吧(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杜鵑花酸其實學名叫做壬二酸(Azelaic acid),但是它的英文名字跟杜鵑花(Azalea)實在太像了,所以可能被人翻譯錯誤,最後廣為流傳,就積非成是變成大家的通稱了。

現在你要是跟人家講「壬二酸」,大概也沒人知道你在講啥。但身為我們求知求真的好夥伴,希望你心底還是要知道,杜鵑花酸真的跟杜鵑花無關啊!之前不知道在哪流傳杜鵑花酸是杜鵑花根的萃取物精煉而成,聽了我簡直白眼翻到後腳踝啊!

(圖/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facebook)
杜鵑花酸結構式。

杜鵑花酸是由九個碳鏈組成的有機化合物,原本就自然存在於裸麥、大麥、小麥這類的穀類中。另外在一般人體皮膚表面,自然會有皮屑芽胞菌(Malassezia furfur),這種酵母菌會把油酸降解成杜鵑花酸。

所以杜鵑花酸其實在自然界中就有,甚至在你自己表皮就含有少量杜鵑花酸囉!

但在工業上,通常是油酸(oleic acid)透過臭氧分解反應(ozonolysis)來大量製造。如果靠皮屑芽孢菌慢慢降解油酸,哪來得及大家用啦!

事實上,在一些植物體中,杜鵑花酸就扮演著「訊號」的角色,在某些植物面臨外在危害的時候,杜鵑花酸會誘發其他物質分泌,產生抵抗外來攻擊的效果。在醫學上,人類也發現了許多杜鵑花酸的相關應用。

醫療人員發現汗斑的患者,皮膚會局部變白。但到底是什麼讓皮膚變白了?近一步的研究發現,導致汗斑的皮屑芽孢菌的分泌物,會抑制黑色素生成,也因此讓感染的部位出現了白斑。而這個分泌物,就是杜鵑花酸!

聰明的人類,當然馬上想到可以怎麼用杜鵑花酸啦!就是要美白啊不然要幹嘛?但其實杜鵑花酸的效果,不只有美白而已啊!

杜鵑花酸的作用:溶解角質、減少粉刺、抗痘、美白、淡斑

大家先複習一下,會長出粉刺甚至是痘痘,主要的關鍵是以下幾點:

1.毛囊過度角化
2.皮脂腺分泌過多
3.痤瘡桿菌感染
4.毛囊發炎

杜鵑花酸本身是一個弱酸,具有溶解角質、控制毛囊的過度角化、也能部分溶解粉刺,降低粉刺的生成。

另外杜鵑花酸對於皮膚表面導致感染的兩種常見細菌,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與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都能產生抗菌的效果。主要是透過抑制細菌合成蛋白質的機制來達到目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